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分析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模型及"一张图"数据库关系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基于业务驱动的"一张图"数据动态更新机制的原理、实现技术,并在成都市开展应用示范。本文提出基于业务并借助数据捕获、ETL工具实现"一张图"数据动态更新的新思路,为国土资源动态监管、分析核查与决策、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撑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
以ASP.NET2.0为开发工具,GeoMedia WebMap 6.0为GIS平台,针对决策层、土地管理工作者、社会公众对基准地价信息的需求,设计并开发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基准地价信息系统,该系统提供了成都市基准地价信息的查询、统计与分析、制图等功能一体化的网络地理信息服务,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和参考,以及为公众提供成都市基准地价信息的查询、浏览服务。  相似文献   
3.
(一) 引言新拌混凝土的性能首先决定于混合物配料的准则和混合物的成分。当矿物外加剂加入到碱性混合物中时,它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流变性能、需水量、泌水、塑性收缩和凝结特性。这些性能变化又转过来的影响为混凝土在原位需要适当压实所做的加固努力和诸如强度、体积稳定性、渗透性和对侵蚀介质耐久性等混凝土的长期性能。本文将讨论凝聚硅灰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采用甲醇排代法测定两种不同品种水泥以两种水灰比制备的硬化浆体的表现体积,从而将电阻式膨胀计水银压入测孔仪测得的以单位试体重表示的孔体积变换成以单位试体体积表示的孔体积,着重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据估计,北美80%的混凝土都掺有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化学或矿物外加剂。外加剂给混凝土带来了各种有效益的效果,如提高抗冻,抗硫酸盐,控制凝结和硬化,改善和易性以及提高强度等等。矿物外加剂是细分散的材料,它是按水泥重量大量地掺到混凝土中去。虽然在世界一些地方使用生的或煅烧的天然矿物(火山灰),但今天许多工业付产品正逐渐成为  相似文献   
6.
<正> 水泥水化需要的结合水大约为水泥重量的25%,但是实际上为了满足施工要求,而要加入更多的水(一般大于40%)。多余的游离水在水泥凝结和硬化后就失去了意义。一俟蒸发,水泥石就逐渐地收缩并遗留下从几百个埃甚至到近微米数量级的空隙,称为毛细孔。此外,普通硅酸盐水泥在常温下水化所生成的水化产物中,主要是(占80%)箔状或纤维状的结晶极差的凝胶状的水化硅  相似文献   
7.
<正> 在混凝土中,使用低钙粉煤灰或高炉矿渣部分取代水泥时,其早期抗压强度一般较低,特别是在头3天或7天。最好的方法是用少量的硅灰来解决这个问题。Mehta和Gyorv首先提出了这种方法。除了进行掺粉煤灰和硅灰的混凝土强度试验之外,他们还进行掺相同比例的火山灰和水的净浆体的研究,以资对比。他们用ASTMC114测定了干浆试体的游离氧化钙量,用水银压人法进行孔径分布的分析。表1是他们得到的各种混凝土抗压强度。仅掺用粉煤灰时,3、7、28和90天的强度始终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前言根据ACI(美国混凝土学会)混凝土耐久性201委员会,波特兰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定义为其抵抗老化作用,化学腐蚀,磨损成任何其它破坏过程的能力,即暴露在环境中,耐久的混凝土会保留其原来的形态,性质和使用能力。近年来,由于去冰盐和冻融现象的联合作用使混凝土停车场结构和桥板遭到严重的破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众所周知,硬化水泥浆体的强度与好多的内在因素例如键的结合性质,孔径分布,粗细成份的搭配和化学组成等有关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孔隙率制约。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硬化水泥浆体或混凝土强度与其孔隙率之间存在某种数学关系。像比较著名的有 Powers,Balshin,Ryshkewitch 以及 Schiller 等公式。其  相似文献   
10.
高活性混合材—硅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硅灰(Silica fume)也叫硅尘、硅粉、凝聚二氧化硅或微二氧化硅是冶炼金属硅或硅铁合金的付产品。图1表示了硅灰的产生过程。在电弧炉中,石英于高温(2000℃)下被煤还元。若生产硅铁合金时,还需加入铁。在理想状态下,反应可以完全进行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