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3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DCS系统中,历史站承担着历史数据的收集、存储以及查询功能,而实时和历史数据库存储结构的设计则是组态软件的核心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历史站的实时和历史数据库存储结构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分别介绍了系统体系设计、数据采集、实时数据数据库设计、历史数据库设计、数据同步策略、历史数据库对外接口等。该系统实时性高、存储空间节约、查询速度快,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工业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般的机载数据记录系统通道数量与存储容量固定,不能灵活适应被测对象数据通道数量、存储容量的变化. 针对机载数据记录系统被测对象要求多变的问题,采用模块化和柔性化的设计方法,构建一种以基板为中央逻辑控制的插槽式数据记录系统,实现接口与存储模块的灵活扩展,提高了记录系统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对数据记录系统的关键模块进行测试与分析. 通过多次现场试验,验证记录系统的可实现性和可靠性. 模块化和柔性化的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推广到车辆、船舶等数据记录领域.  相似文献   
3.
靳鸿  靳书云  陈昌鑫  王燕   《振动与冲击》2014,33(23):150-154
针对多层侵彻如何计算介质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时态相对波峰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以时间信息作为层数识别的依据,利用波峰顶点与其之前、之后的数据点差值的极性来初步识别波峰个数,再基于脉宽和峰峰间隔时间信息对波峰计数值进行进一步确认,以提高侵彻层数的计数正确性。经过仿真及靶场试验,该算法对数据处理可行、正确。该算法与现有的绝对阈值比较方法相比,并不完全依赖峰值,充分利用了信号所含有的时间和幅值信息,为侵彻层数计数算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一种基于云架构的一体化计算机系统,系统国产化率100%。提出了基于国产化云平台航天数据混合组播应用技术,实现了操作系统、云平台、虚拟机CPU资源三个层面技术优化,解决了国产操作系统及云平台网络资源虚拟化对数据组播的性能瓶颈问题,提升了云平台数据组播的性能。经过实际测试,提升后性能可满足了航天任务中心业务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不同结构弹体侵彻混凝土靶板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用传统结构弹体进行侵彻数值模拟得到的加速度曲线与实测加速度曲线相差较大的问题,提出细化弹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的方法。应用ANSYS/LS—DYNA对传统结构弹体和细化结构弹体侵彻8层混凝土靶板进行数值模拟,提取了两组加速度曲线;设计了打靶试验方案,获得实测加速度曲线。将两组仿真曲线与实测曲线比较后发现,细化结构弹体仿真加速度曲线更接近实测曲线。因此在数值模拟研究中,利用细化结构弹体得到的曲线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靳书云  靳鸿  张艳兵  陈昌鑫 《焊接学报》2015,36(6):44-46,51
电子产品中电路板与芯片之间的焊点尺寸越来越小,在机械震动冲击过程中,焊点连接处是最容易被损坏的部位,为了研究机械震动冲击时SMT焊点抗高g(重力加速度约为10 m/s2)值冲击性能,利用霍普金森杆(Hopkinson bar)激光干涉仪对两片未灌封的动态参数测试的核心存储flash芯片的SMT焊点进行了抗高g值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flash芯片SMT焊点在无多次冲击情况下,可以抗高达1.3×105g的冲击加速度,在累积冲击情况下,SMT焊点的抗冲击加速度幅值能力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采样时间可控的瞬态小电容检测电路,介绍了检测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测试原理,分析了瞬态小电容检测原理和采样时间控制原理,给出了Multisim仿真图和实测实验图,实现了采集的电压值有规律地与电容变化值精确对应,解决了当前小电容测试系统中存在的采样时刻具有随机性,采集的电压值很难一一对应电容值的变化规律的问题,为小电容检测电路提供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弹载加速度数据记录仪抗高冲击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弹载加速度数据记录仪在侵彻环境下受到高冲击力易变形或损坏导致测试失败的问题,提出弹载加速度数据记录仪两级缓冲保护结构,一级为高强度钢的机械外壳防护,二级为薄壁金属管填充泡沫铝的缓冲装置。通过实体弹侵彻3层混凝土试验,弹载加速度记录仪能够可靠存储并回读实验数据,证明了在100 000 gn高冲击环境下记录仪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PLC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核心基础设备,广泛应用于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各种工业控制领域,对工业现场进行自主安全、稳定可靠的控制,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国产PLC发展势头强劲迅猛,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应用领域,对国产高性能PLC产品有着迫切的需求。由于国产大型PLC的发展起步较晚、应用较少,如何评价国产PLC的性能优劣以及是否能够满足工业现场应用,缺少统一的标准与评价方法。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套面向国产高性能PLC的综合测试平台,选择两款主流国产PLC与一款国外主流产品进行横向参数量化对比,提出了高端PLC的关键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并通过搭建硬件在环的虚拟工业场景,测试比较PLC满足应用的能力,通过测试实例验证了测试平台的有效性,为国产高性能PLC的评价、选择提供参考,推动国产PLC的规范化、标准化及规模化,助力工业4.0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SCADA组态软件系统中,智能计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在处理各个采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些时序类采集点的累计、平均、积分等以及一些热工领域的蒸汽表函数时体现了极大的优越性和便利性。描述了一种控制系统中智能计算的设计和实现方法,首先提出了组合宏和组态Tag的嵌套调用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了计算模块处理流程、组合宏基本定义、软件模块划分及调用、计算组态工具的设计、内存索引表设计、全局和局部变量设计、计算负荷均分设计、在线处理的计算类设计以及计算处理的接口函数设计等。该系统设计思想先进,实时性高,组态便捷快速,计算准确无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工业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