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江苏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是全省区域地震数据传输、数据交换、数据存储及信息服务的统一平台。针对网络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造方案,即通过使用隔离网闸将业务传输系统和互连网进行物理隔离,升级网络关键设备和链路带宽,增加网络安全设备等技术手段,使网络系统达到了安全、稳定运行的目标,既满足了地震信息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及多元化应用等的需求,又符合信息系统三级安全管理要求,可以为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系统优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离子粉末3D打印技术,通过机器人3D打印进行了司太立桶型零部件的打印实验,试验后对打印件进行射线硬度及解剖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结构致密无缺陷、硬度均匀的结构件.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高温硬度仪对其试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试样组织以枝状晶为主,层与层之间有明显的熔合区;成分均匀无明显偏析;高温硬度分布符合司太立合金高温硬度变化趋势,且在700℃仍能保持较高硬度.通过水蚀实验得出,打印件具有优于常规淬火工艺的良好耐水蚀性能.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司太立粉末的等离子打印技术能形成性能可靠的构件,具有能用于生产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4.
核电再热管及辅助管系为公司重要生产部件,焊接量大,形状复杂,现多采用手工氩弧焊打底、半自动气保焊填充方法焊接,生产效率低、焊接质量不高。文章通过对产品结构分析,提出各自适合于再热管及辅助管系适合的自动焊方法,逐步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制作曲线和图像是科学计算编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输出方式。科学计算中形成的曲线和图像其背后都是用十分巨大的观测数据或计算数据来进行支撑的。由于数据太多不可能在一个视图中把所有数据都显示出来,因此就需要用其他方法来实现这个功能。一种办法是用VisualC 中的状态条来实现这个功能,但这个功能中能容纳的数据有限,特别是在含有通信的软件中,这一部分还要显示有关通信接口的有关参数,实现起来困难较大。另外一种方法是新开一个窗口用来显示曲线或图像的有关参数,但是用这种方法提示窗口会遮挡住一部分曲线或图像,对曲线或图像全貌的观察会有一定的影响。采用半透明提示框的方法就没有上面两种方法的缺点,为了使程序活泼可以在提示框中加上自己喜欢的小图像。下面就具体描述一下这种提示框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轮机设计参数的日趋提升,对高温材料及相关的表面改性技术的需求也日趋强烈。GH901材质及其氮化、熔覆的零部件也广泛地应用于抗高温氧化、耐高温磨损的工况。通过使用等离子喷焊(PTA)方式,在GH901材质上进行单层或双层喷焊司太立合金试验,研究了焊接单层及双层司太立合金对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TA方式进行堆焊司太立时,接头熔合线处易形成较大的成分扩散区,且在扩散区晶界及晶内产生大量的TiC等析出相,且随着两层焊接热循序,焊层与基体间的扩散区宽度增大,析出相的数量和尺寸均增加。  相似文献   
7.
陈兴东  肖玉竹  黄岚 《电焊机》2016,(1):108-112
为使焊接修复的叶片获得理想的接头组织和性能,利用微弧等离子焊接方法对预制缺口的2Cr13叶片采用ER410焊丝进行焊接修复。通过对比不同的电流大小和焊接方法对接头焊缝组织、热影响区宽度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大于45 A时,高温回火后的接头组织全为回火索氏体,显微硬度比母材稍高约20 HV10;但焊接电流小于45 A时,焊缝组织中残留大量的δ铁素体,显微硬度显著降低。残留大量δ铁素体是由于焊缝金属中铬当量与镍当量配比不当,且冷却过快,而δ铁素体未来得及相变直接保留至室温。  相似文献   
8.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优化管理的关键一环,也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行不可分割的部分。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问题,因此重视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IEEE488接口的基本原理、接口板卡,应用程序接口(API)标准VISA,及用Agilent Visa在Visual C 6.0中实现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