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江平原地处高纬度冷凉低平原区,但光能、热能均能满足水稻生长要求,尤其土地资源、水资源丰富为水稻开发提供广阔前景,但低湿冷浆土壤质地、异常天气冷害和水温低的井灌,影响三江平原水稻开发。  相似文献   
2.
模型降阶方法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仿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对互联网络提取寄生参数后电路的规模巨大,使用传统的电路仿真方法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而模型降阶使得仿真计算量显著减小的同时精度并没有多少损失.文章针对互连线网络的MNA(Modified Nodal Analysis)矩阵通常可观测性较弱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观测标准型的模型降阶算法:MOROC.文中推导证明了该算法能够匹配原系统的前q个矩,且具有形式简单和容易检验稳定性的特点.并给出了应用该算法对耦合互连线的降阶建模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
3-10 kV线路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它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企业用电的畅通,而且涉及整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对3-10 kV线路的故障、异常运行下,应装设的反应相间短路故障、单相接地故障和过负荷的保护装置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三江平原由于有丰富降水和过境水资源,且处于高寒地区仅需满足一季作物需水,若按一季作物需水分析,三江平原水资源模数28.61×104m3/km2,我省16.46×104m3/km2,我国平均相当19.38×104m3/km2,为此三江平原是我省水资源最丰富地区,也是全国丰富地区。以往常用单位耕地拥有量比较,低于全省,远远低于全国,以此来评价三江平原水资源,不确切。再者现评价水资源考虑降水资源不足,没有考虑土壤水资源,很值得商榷,尤其对于具有丰富降水与土壤水资源的三江平原。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涝渍灾害发生规律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三江平原涝渍发生具有年年有涝,3a大涝,11a重涝,22a极涝的发生规律。按文献分析2003年正为处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的200a旱涝大周期开始,80a中周期降水上升段,22a短周期极涝重现年。三江平原涝渍还具有危害严重性,不仅影响作物,更主要影响机械化作业,尤其是长期连阴雨型形成的渍涝。  相似文献   
6.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而教学督导是向教师提供服务的机构,通过向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专门帮助,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业成绩.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督导体系是教学督导工作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本文根据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的实际情况,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教学督导的方式及正确处理督导关系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进程在我国各个行业之间的深入发展,致使我国的工业电气工程在供电、配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电气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涉及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经营都在广泛地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工业配电服务质量,还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及用户群体的用电需求.因此,本文将从工业电气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有...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竖井垂直排水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三江平原水平排水系统基本建立情况下,利用“缝洞管井”进行垂直排水,治理田块中典型闭合洼地,实现“排降蓄灌”的除害兴利综合效益,比较好的解决竖井排水量与质的问题,但尚需进一步研究现实可行性,尤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微机的特点,选用改进的单纯形法,对收(佥欠)准则和最优点附近的寻优方法作了修改,以减少优化过程中总能量的计算次数,加速收(佥欠),且加设了可分步优化等于适微机需要的措施。利用分块覆盖在PDP-11/23型微机上建立了相应的FORTRAN(IV)程序及CNDO/2(M)程序,用于分子平衡几何构型的优化计算和一般的包含d轨道的CNDO/2计算。实例计算表明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满足某一设计标准的地表排水流量取决于排涝模数,地下排水流量取决于排渍模数,排涝和排渍模数共同决定了排水工程的规模。通过对国内外排涝和排渍模数的分析研究,结合我省三江平原涝区治理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加强地下排水是涝区治理的根本出路,地表排水与地下排水相协调是提高涝区治理标准、实现标本兼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