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快速遥感影像海岛自动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提高基于遥感技术的海岛调查中海岛提取的效率,该文提出了基于多窄带模型(Multi Narrow Band Model,MNBN)初始化的Grab Cut分割算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的海岛进行提取。首先基于海面与陆地提取进行海岛初提取,再利用初提取结果建立多窄带模型对Grab Cut进行初始化来提高分割算法的速度。分析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完成海岛提取,与其他自动海岛提取算法相比具有速度快、鲁棒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矿区资源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地表形变监测可对矿业开采沉降进行有效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表沉降带来的损失。五龙沟矿区作为青海省重要的矿产地之一,对其进行形变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D-InSAR技术易受时空去相干和大气相位延迟限制,导致形变监测失效,而SBAS-InSAR技术则能突破上述限制条件,获得毫米级的地表形变特征。因此,本文选取覆盖该区域的2017—2019年30期Sentinel-1A降轨数据,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该矿区进行地表形变监测,最后从整体形变、形变速率、形变量等方面进行时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矿区的整体形变不大,其平均沉降速率为-1.40mm/a,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为-11.8mm/a,最大形变量为-21.7mm。矿区范围内存在两个主沉降区,其中沉降区A呈漏斗状,沉降区B呈条带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向外扩张趋势。监测结果可为矿区后期防护治理与安全生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典型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源遥感影像数据,以平武县为例,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弥补了单一数据源信息提取能力的不足,尤其是在云、雨等气候恶劣条件下,无法清晰获得光学图像的时候,雷达影像可以提供丰富的可用信息,解译效果较好,这对加快应急信息化建设,减灾救灾业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导热油作为一种优良的热传导介质,可在较低的运行压力下,获得较高的工作温度,有效降低管线和锅炉的工作压力,且热传导效率高、热损失小,升温快、降温慢,温度控制精确,受热相对均匀,运行成本低等优点,现已发展成为使用最广、用量较大的一种热载体。目前有机热载体炉运行工况主要分开式运行和闭式运行。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导热油品质变化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四川省第二论矿产资源规划为背景,针对以往矿产资源供需分析中采用定性分析存在的局限性,通过对数学预测模型在矿产资源供需预测中的应用分析,主要探讨了灰色系统理论、相关分析等预测方法在矿产资源产量预测中的应用,并结合四川省钒矿、水泥用灰岩的历史产量,对其进行了预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预测结果较理想,此预测结果与方法,为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一电站锅炉,本文对锅炉定期检验时发现的缺陷问题进行了说明,分析了造成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出现这种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5·12”地震更是诱发了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堰塞湖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实践表明,运用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使应急速度得到显著提高,但目前传感器种类较多,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发现规律、进行数据的协同处理,弥补信息提取能力的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图像融合方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调查的任务和研究区具体情况,以全色SPOT和多光谱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数据融合算法及图像质量评价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融合后图像不仅保留了多光谱信息,而且空间信息量也得到了增强,提高了孕灾因子及承灾体的提取精度,为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岷江流域从地理单元上横跨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 成都平原区、 盆中丘陵区和川西南山地区, 涵盖了森林、 草地、 湿地等多种类型, 生态结构复杂, 生态系统完整。以岷江地区为例,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 技术, 综合运用生境质量模型,结合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根据粒度反推法提取生态源地;依据景观类型、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风险性和地形因子构建最小阻力面模型;采用电流电路理论和生物物质流动模型构建研究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模型。最终识别得到生态源地面积7 111. 3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 23%;生态廊道总长3 713. 62 km,沿岷江水系分布明显;结合国内生产总值对区域内断裂点分级得到待修复的生态断裂点共36 处,其中四级断裂点5 个,综合识别得到沿岷江干流分布区宏观生态安全格局,为岷江流域自然资源合理分配提供科学指导,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小波变换在多源遥感图像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方向可调的小波变换与不可分离小波变换的基础上,以全色SPOT和多光谱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可调小波变换与不可分离小波变换的优点,借助Matlab与ERDAS IMAGINE等工具,实现了改进的方向可调的不可分离框架小波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处理.该方法与传统的融合方法相比,具有不可分离小波变换和方向可调性等优点,对图像的多分辨率信息的刻画比较精细,既能保持多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又能保持全色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特性,从而提高了对影像的解译能力.  相似文献   
10.
薛东剑  陈晓杰  张怡  卢竞 《人民黄河》2012,(9):76-78,94
为了掌握丹巴县土壤侵蚀程度,进行分区防治,借助GIS与RS技术,在对各类影响土壤侵蚀因子提取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RUSLE模型评价了丹巴县土壤侵蚀强度,并进行了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丹巴县南部土壤侵蚀强度高于北部、中东部高于西部。丹巴县土壤侵蚀以微度—中度为主,强烈—剧烈流失面积大约有1 258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7%,主要分布在人口相对比较密集,经济较发达的沿江、沿河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