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晔  王芙蓉  莫益军 《计算机工程》2003,29(22):190-192
TRIP(telephone routing over Internet Protocol)是IETF最近提出的IP电话路由协议。在介绍TRIP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在软交换中进行的电话路由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软交换特点的呼叫模型,该呼叫模型的设计借鉴并改进成熟的智能网呼叫模型,增强媒体控制能力,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承载、业务逻辑与呼叫控制的分离。支持对多协议的接入,同时满足开放式业务的需求,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3.
TRIP在软交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因特网工程部特别工作组(IETF)提出的基于IP的电话路由协议(TRIP:Telephone Routing over Internet Protocol)的路由机制及特点,讨论了TRIP进行软交换路由的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4.
呼叫模型是软交换设计的核心,软交换呼叫模型设计应体现网络融合及控制分离的特点。文中提出一种适合软交换特点的呼叫模型,该呼叫模型的设计借鉴并作了成熟的智能网呼叫模型改进,借用其连接模型和业务接口,同时增强媒体控制能力,使之与H.248/MEGACO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相配合,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承载、业务逻辑与呼叫控制的分离。它支持多协议接入,满足开放式业务的需求,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可以较好地满足软交换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5.
时延抖动敏感的工业控制和远程驾驶应用驱动网络由尽力而为服务向确定性转发服务转变。为满足确定性应用时延抖动的有界需求,工业界和学术界在逐流过滤整形和队列转发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实现了小规模以太网环境下轻载稳定流的微秒级时延和亚微秒级抖动保障。多数研究因较少考虑长距离网络拓扑变化、传输时延波动和短时突发流量过载等影响,难以满足大规模骨干网场景下的确定性要求。在循环排队转发(cyclic queuing and forwarding,CQF)基础上,考虑了源目的路径特性和确定性流量强度因素,提出了全局循环排队转发三队列(global cyclic queuing and forwarding 3-queue,GCQF-3),并在基于OMNeT++搭建的确定性网络仿真系统中,比较了CQF、CQF-3和GCQF-3的转发控制机制,实验表明GCQF-3能根据确定性流量状态及时调整门控时机和排队优先级,在时延、抖动和网络利用率等方面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6.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及各种网络标准的发展,是否能够实现异构网络的融合显得十分重要.重配置技术就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这篇文章主要阐述在基站系统中的无线网络动态重配置技术的实现,使这种软件无线电基站成为一个多频段、多功能、可扩展的智能基站.设计出了实现重配置的系统结构及流程.最后在我们的模型系统中证实了重配置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通信质量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作为Ad hoc网络大规模应用的先决条件,安全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为了加强节点间认证的安全性以及对合法路由的保护,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令牌托管DTE(Dynamic Token Escrow)的Ad hoc网络安全路由机制,引入带有生存期的令牌控制网络实体间的信任关系,通过托管集实现本地化认证.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本文机制减少了认证消息交互,提高了路由建立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无线分布式网络的路由机制已经相当成熟,但无线的开放性、自组织网络拓扑的不确定性以及无线设备资源的有限性为其安全性带来了一定挑战。本文针对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这些特点,提出了一种安全的无线分布式网络模型SAM-DN,引入了分布式认证中心进行密钥协商。并采用ECC代替了传统的RSA加密算法。这些新机制配合SAM-DN自身的特点,使得该模型能更好适应无线分布式网络带宽、计算能力及存储空间的有限资源。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经济战略和数据要素改革的深化,计算需求持续爆发式增长,由此引发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为“碳中和”“碳达峰”带来巨大挑战。“东数西算”通过对跨地理空间的计算网络资源进行协同调度,解决计算需求与资源供给不平衡问题,对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演进动力。文章分析检索查询类、渲染交互类、深度学习类和区块共识类等四种算力需求场景,归纳总结算力网络场景特性及其路由资源需求模型,借鉴工业界和学术界在跨地理空间的计算资源协同调度方案,遵循以网络为中心且对现有网络协议改动最小的原则,探讨应用层算力任务预配分解,网络层路由优化和报文复制消除相结合的算网融合统一调度机制,并设计算力资源发布、算力任务预配和算网融合调度的协议流程,以平衡算力网络负载与算力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了通过负荷分担来实现大容量HA系统的方案,针对系统中基于TCP/IP进行异构系统互连的通信模块设计进行深入阐述。阐明了在设计中为确保系统的大容量、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所涉及的多址通信,滑动窗口和网络性能优化等关键技术及其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