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在工业CT断层图像缺陷检测应用中,提出了将数字高程模型DEM与伪彩色技术一起应用于二维灰度图像缺陷检测领域的算法流程。应用该算法流程,能够充分利用CT断层灰度图像信息,获得清晰的视觉检查效果,从而大大增强了系统检测缺陷的能力。在大型工业CT图像重建与检查分系统中采用该算法流程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微焦点X射线成像扫描控制与数据获取系统的原理、软硬件结构以及实现技术。该系统通过串口通讯协议,实现了实时图像采集的手动扫描控制、自定义扫描轨迹的自动控制,通过图像采集卡采集和存储微焦点X射线图像,为微焦点成像分析处理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3.
介绍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中的计算机仿真软件ECS及其开发的过程和方法;论述在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中所使用的面向对象模拟仿真技术;总结面向对象方法仿真方法仿真在大型核技术设备研发中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工业CT断层图像缺陷检测的可视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业CT断层图像缺陷检测中的传统二维图像处理方法,提出了将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二维灰度图像缺陷检测领域的算法流程.应用该算法流程,系统能够充分利用CT断层灰度图像信息,获得清晰的三维视觉效果,从而显著增强了系统检测缺陷的能力.在大型工业CT图像重建与检查分系统中采用该算法流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三维显示和交互检查技术在大型工业CT图像检查中的应用,总结了目前工业CT三维图像显示领域主要应用的面绘制和体绘制方法,并分别对这两类主要的绘制算法进行了评价,重点对工业CT多断层图像数据三维显示的各个技术细节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总结了大型工业CT图像检查分系统方案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6.
X射线多视角立体成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利用圆周轨迹X射线辐射图像合成任意视角立体图像对的方法。该方法能实时生成指定视点位置、视线方向,可调节视差效果的多视角X射线立体显示效果。给出了合成立体图像对的采样和重采样方法,并通过微焦点X射线成像实验系统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流畅的多视角立体显示能增强运动视差,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X射线智能安全检查系统等应用场合,X射线光管的管电压和光斑大小直接影响系统的穿透度与分辨力,管电压越高,穿透力越强,光斑越小,分辨力越高,因此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设计制造了一种管电压为200 kV、光斑大小为0.4 mm×0.4 mm的高电压小光斑X射线光管。利用Lorentz电子光学设计软件与热模拟软件对此X射线光管的聚焦系统结构、高压结构和散热进行设计与模拟。研制的X射线光管测试表明,所设计的X射线光管光斑大小可以达到0.4 mm×0.4 mm要求,在实际工况条件下能稳定可靠工作,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大于15000 h。将研制的X射线光管应用于X射线智能检查系统,发现其分辨力和穿透力都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In order to improv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monitoring the geometry and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with the aero-engine under various operational statuses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this paper, a novel design of 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ICT) system with a linac as X-ray source is proposed to complete the task. The major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system is that it can provide visualized images of internal structures of the running aero-engine without physical disturbance,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extract the accurate geometry information. The main idea behind this design is to measure the projection data from various views for reconstructions making use of the rotations of the aero-engine blades, instead of the mechanical rotations in the conventional ICT system. However, due to high speed rotation of the aero-engine blades,the system faces more challenges than conventional ICT systems both in data acquisitions and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 The challenge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conclusion, the proposed ICT system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running aero-engine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