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3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无线用户环路的特点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它的实现方法、系统结构及其应用,并就有关技术方案和标准的选用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高速移动环境中,车载自组网的下一跳节点选择算法存在高丢包率的问题。为此,在贪婪算法的基础上,通过预测车辆节点的链路持续时间(LD)和数据发送时延,提出一种改进的下一跳节点选择算法。其中,转发节点根据邻居节点和自身的相对速度,预测该节点和当前节点间的链路持续时间,选择其值不小于待发数据的发送时延的邻居节点作为下一跳节点。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以明显降低贪婪算法的丢包率。  相似文献   
3.
服务质量(Qos)和流量工程(TE)是在当今网络中提供实时应用业务的两种重要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在IP网Qos提供和TE功能实现中起了关键作用。首先介绍了区分服务感知的流量工程(DS-TE),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DS-TE的网络流量分配新方法。给出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实施DS-TE时,在满足不同业务的QoS同时能较好地均衡网络负荷。  相似文献   
4.
融合地址簿系统是对位于多种终端的多种用户地址进行综合管理的业务新技术,其显著优点是当任一联系人的信息改变时能够对所有本地地址簿进行及时更新,有效地解决地址数据的失效问题。本文研究了融合地址簿系统中数据同步更新和订阅的关键实现技术,给出了系统架构,并给出了系统的仿真测试。  相似文献   
5.
ITU-T SG16(多媒体通信归口研究组2001—2004年研究周期第2次全会于2002年2月5日—2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在IP网络Modem通信(MoIP)、多媒体系统移动性管理、H.323系统通用扩展机制、16 kbit/s宽频带话音编码、多媒体国际应急业务等项标准化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MoIP技术是会议研究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目录服务的地址解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址解析是软交换网络组网的重要技术,在分析各种软交换网络地址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目录服务的地址解析的一般方法,然后详细阐述了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LDAP)地址解析系统的结构和技术,最后简要讨论了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热点的电话号码映射(ENUM)解析技术。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网络的业务模型和提供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简要叙述业务驱动网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价值链的NGN业务商业模型和基于开放式分布计算的业务模型,详细分析了NGN的主要业务提供技术,并就NGN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NGN的目标是在统一的IP网络上提供包括话音、视频、数据和宽带多媒体通信在内的多种业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解决端到端QoS保证的问题。本文在ETSI TIPHON项目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IP网络端到端QoS框架结构和控制过程,讨论了各功能实体之间的信息交互接口,详细描述了业务域和传送域QoS控制信令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在PSTN中引入IP中继传输的基本需求,给出了承载信道IP中继传输的协议设计,并针对IP中继传输的效益性能做了简要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典型话务量负载下,通过IP中继传输,带宽利用率能降至约13%。  相似文献   
10.
糜正琨 《电信科学》1998,14(5):33-37
本文根据ITU-T最新研究资料,阐述B-ISDN信令标准研究动向,着重从网络应用的角度分析相关研究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前景,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