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概况及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招生情况,详细分析了江苏省对IT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并阐述了江苏省在建设软件人才培养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BPMM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我院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三针对”人才培养新思路,即“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构建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BPMM”模式(Basic platform and Modelmenu,即基础平台 模块化菜单)。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现代网络、无线通信、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可以在长期无人值守的状态下工作,在许多领域都有极其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基本构架、协议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4.
示范性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一个高效、实用、应用简便而内容丰富多样、功能齐全的教学资源库,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结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国家示范性院校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在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建设步骤、资源管理及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LED(发光二极管)显示通常要占用单片机的并行口,往往在控制系统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采用80C51单片机串行口和I/O扩展芯片扩展并行口,设计了一个8位LED显示驱动电路,通过对串行口动态扫描,把要显示的数据从单片机的串行口送到LED显示器的字段和字位,从而实现用单片机最少的外部资源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6.
1 前言PH值和电极电位是电化学中最常用的两种测量数据。目前,一般采用PH/mV计或离子计来测量这两种参数,相应的仪表有电表指针式和数显式两种。其中,数显式仪表因具有自动极性变换、读数直观、易扩充功能等优点而逐渐取代指针式仪表。现有的数字PH/mV计或离子计主要由输入阻抗变换电路、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码显示等部分组成,其测试功能主要由硬件来完成。对于温度补偿问题,或者采用温度补偿旋钮人工调节,或者采用热敏电阻补偿等,操作麻烦,精度差,适用的补偿范围较小。此外,目前所有的仪表只能测量在实际…  相似文献   
7.
“职业情境,项目主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情境,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仿真或真实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与开发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注重素质训练、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情境,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入了产业、行业、企业要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特点,是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当前,影响高职院校教学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校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环境等。高职院校应深化内涵,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技术技能并重,要提升教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善实践环境,提高实训质量,建立优良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来提升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专业群建设。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设,带动群内相关专业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文章以软件技术与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为例,讨论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等相关问题,对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0.
软件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认识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剖析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后,从学院的角度、软件专业的角度出发,对两年制软件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软件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