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了一个嵌入式特种车辆油缸压力实时监测系统。通过选用小型隔离膜片式压力传感器和高共模抑制比的测量放大电路实现了系统温度漂移误差硬补偿,利用微控制器实现B样条曲线拟合系统测量误差的软补偿算法。实验表明,通过软硬补偿算法的结合,整个系统的温漂非线性降低到满量程的0.05%之内,该监测系统已经在某型样车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轻型越野战术车辆的整车动力性,针对车辆的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进行优化设计。依据MATLAB/Simulink的仿真环境,构建基于车速和油门开度双参数换挡规律的整车动力模型。以双参数换挡规律的换挡点为优化对象,采用遗传算法对换挡点进行优化。根据加速度参数能反映车辆纵向动态的特性,引入加速度,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换挡规律进行动态优化设计,构建三参数的模糊控制器。通过仿真模型和实车试验来验证换挡规律优化前后对车辆动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控制策略可有效提升车辆的动力性能,能够更加合理分配在动力需求下的发动机和挡位的使用工况,完全满足轻型越野战术车辆复杂路况下对动力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档位行星变速传动系统因为参数选取不当致使多个档位存在扭转共振的问题,提出以系统固有频率对参数相对灵敏度为约束条件,采用相对初始参数变化率最小的动态优化目标函数和动态约束边界的多步遗传优化算法,对系统进行了多档位动力学参数优化修改。对采用不同优化步长情况下以基于相对初始参数最优和基于单步最优为目标函数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行星传动系统固有频率对参数灵敏度用于传动系统多档位和单个档位参数优化修改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相对初始参数最优的多步遗传优化算法可以获得相比以单步最优的多步遗传优化算法更好的优化结果;行星变速传动系统单个档位固有频率对参数的灵敏度不能直接作为多个档位同时进行参数优化修改的参考。参数优化修改后系统所有档位在工作转速范围内都不会发生扭振共振,可为多档位行星变速传动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针对液力机械传动车辆起动困难问题,提出了从传动系统角度分析影响因素的思路,采用传动试验台模拟发动机起动过程,将部件级稳态试验与系统级动态试验相结合,测得不同工况和温度条件下传动系统各部件的起动扭矩值,找到了车辆起动过程中传动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车辆起动性能提供了有效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传动油温的变化和各类油泵的功率消耗是决定传动系统起动扭矩大小的关键因素,应通过增加传动油加温装置和卸荷阀等措施减小传动系统的起动扭矩。  相似文献   
5.
正你知道工作劳累吃什么好吗?现代社会往往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压着我们,搞得人身心疲惫,即使经过了充分休息,仍然会感觉倦怠、疲乏;那不妨尝试一下在饮食上补充营养,舒缓疲劳。可是工作疲劳吃什么呢?下面小编告诉你工作劳累吃什么好,工作疲劳吃什么好。一、工作劳累吃什么好1.钙是天然的压力缓解剂。缺钙的人,总是精疲力竭地疲于奔命、神经高度紧张,工作产生的疲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和发动机功率利用率,创新性设计了一种具有32挡位的双态逻辑自动变速器。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新型双内啮合行星排和高效多锥形摩擦片通用仿真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双态逻辑自动变速器的动态模型,通过整车动力性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针对双态逻辑自动变速器挡位数量多的特点,为了得到最优加速特性,在所建立仿真模型基础上,研究以不同挡位起步以及跳跃不同挡位对车辆加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起步时刻车辆获得最大加速度来确定起步挡位,以当前挡位与目标挡位阶比不大于发动机转速自适应系数来确定跳挡策略。  相似文献   
7.
低温环境起动性能是表征车辆动力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液力机械传动车辆而言,由于综合传动装置自身技术特点,改善车辆起动性能除应当考虑发动机自身起动阻力外,还应当考虑综合传动装置的起动阻力;在系统分析综合传动装置技术特点和功率流向的基础上,总结了发动机起动过程的主要特征,提出采用稳态试验与动态试验相结合的台架试验方法进行综合传动装置起动扭矩测试;以某高速履带车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综合传动装置起动扭矩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传动油温的变化和各类油泵的功率消耗是决定综合传动装置起动扭矩大小的关键因素,为改进车辆总体设计和提高车辆起动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液黏驱动冷却风扇系统,提出了一种包含内环转速反馈、外环温度反馈的串级控制策略。结合工程实际,内环控制系统建立包含电液比例阀、液黏离合器的动态模型,实现液黏驱动风扇的调速;外环控制系统采用温差控制风扇目标转速,并分别采用PID和模糊PID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PID与模糊PID控制均能实现风扇转速的稳定输出,但模糊PID控制方式下的系统输出超调量更小,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外环温控系统简单易行,风扇转速能够很好地响应系统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9.
综合传动装置内部激励与箱体振动特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传动装置的振动问题将导致寿命降低,可靠性变差,影响传动的平稳性及品质,其内部激励与箱体振动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难点之一。为获取某型综合传动装置内部激励与箱体振动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设计了试验方案,提出了多测点与多工况的综合传动装置箱体台架振动测试与信号耦合分析方法,获取了某型综合传动装置内部激励与箱体振动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研究分析方法可确定综合传统装置振动激励源的具体位置,以及要控制的振动优势频率,为箱体的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速电驱动履带车辆联合制动转矩动态协调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高速电驱动履带车辆机械制动器、电机和电液缓速器3种执行部件联合制动转矩响应的问题,提出了机械制动器、电机和电液缓速器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基于制动需求和车速等因素进行稳态制动力分配,综合考虑3种执行部件动态响应特性,建立基于电机-电液缓速器二者联合制动和机械-电机-电液缓速器三者联合制动转矩动态协调控制策略,搭建面向工程应用的电驱动履带车辆传动系统仿真模型,利用实时仿真工具进行策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整个制动过程中该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可提高车辆总制动转矩响应速度和精度,改善系统动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