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突触、胞内动作电位和轴突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经元数学模型,讨论了它是如何来模拟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模型分为突触、胞体和轴突三个部分。作为举例,根据同突触可塑性的主要特征,对模型的突触部分进行形式化,根据动作电位发生后胞内电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阈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内源性和具备抑制后反弹神经元的持征,对模型的胞体部分进行形式化,因此根据这一生物神经元数学模型框架建立的网络可以是异构网络,并且给出了网络模拟实现算法。最后对算法进行复杂度分析,说明算法有较好的可计算性。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分析神经元离子通道及生物连接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同构神经元簇的概念,介绍了它的特点及采用同构神经元簇对外界特征表达的优势。在仔细分析单个神经元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之后,以时空整合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更符合同构神经元簇发放机制的非线形动力学方程,并结合离子通道放电特性提出阈值变化率的概念。最后对基于同构神经元簇局域神经网络的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采用同构神经元簇构成的异构网络具有更符合人脑工作机制的发放特性。  相似文献   
3.
静电悬浮控制系统中存在建模不准确及对象扰动,传统控制器只能在动态控制精度和扰动消除性能之间折衷;为了克服其对控制器精度的影响,研究了带扰动消除的自适应逆控制算法.以非线性自回归动态神经网络进行正模型、逆模型以及扰动消除控制器的实时辨识,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神经网络的更新,以提高自适应收敛速度和精度.设计了基于DSP与PC的仿真环境,分别部署静电悬浮虚拟被控对象和自适应逆控制算法,实现对控制算法的实时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结构与算法可以实现对静电悬浮的稳定控制与扰动消除.利用PC和相应的I/O接口,以及所部署的实时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快速控制原型,为控制器的工程实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静电陀螺转子大范围运动时位移具有严重的非线性和耦合性,用传统的3/4/3变换方法,检测电路无法估计转子的准确位置.本文分别利用基于小波网络和S型网络的非线性ARX模型,设计了转子位移估计环节.仿真结果表明,利用非线性ARX模型可以对转子位移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位移检测线性范围可扩大到75%标称间隙.为了验证位移估计的实时性能,在xPC Target平台中对基于S网络的ARX模型进行实时仿真,对工程实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航空事业快速发展,民航飞机成为人们日常交通出行的重要工具,气象雷达是民航飞机上重要的机载系统,是保障民航飞机安全飞行的基础,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民航飞机气象雷达显示故障,推动民航飞机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气象雷达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阐述了解决民航飞机气象雷达显示故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静电陀螺支承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优化对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基于差分进化联合三目标速度方程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分别针对具有线性和负刚度特性的静电支承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全局寻优能力.所优化的参数可以提高静电支承控制系统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7.
随机漂移与陀螺结构及其工作环境存在非线性关系.文中对动力调谐陀螺(DTG)漂移时间序列采用AR模型进行参数粗估计,根据所建立的参数模型,采用UKF滤波方法进行滤波处理,由于UKF是一种较好的非线性滤波方法,它既消除了非线性对陀螺漂移的影响,同时克服了AR模型参数估计过程中参数不稳所带来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Kalman滤波方法相比,UKF对于陀螺漂移的随机项滤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超大直径压力容器单节筒体卷、焊、校一次成型技术,并巧妙地利用了单节大直径简体的弹性变形解决运出厂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奥氏体焊条AR617在1Cr5Mo钢管焊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型低铬高锰奥氏体焊条AR617焊接1Cr5Mo珠光体耐热钢管,做了焊接工艺评定,分别对其焊缝进行了拉伸、弯曲和冲击试验,并通过金相照片对焊缝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工艺评定焊缝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而且焊接操作简便,经过对服役35 000 h的接头取样观察,使用性能稳定,该焊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石化炼厂催化装置检修改造中的"液压提升系统倒装百吨外取热器管束"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案例中,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是施工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