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推荐系统中的冷启动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荐系统能够快捷、准确地定位用户真正需要的信息,解决网络信息过载问题。其中协同过滤推荐技术是推荐系统应用最广泛和成功的技术,但该技术面临冷启动问题的挑战。本文分析冷启动问题的产生原因,阐述研究冷启动问题的意义,重点总结解决冷启动问题的算法现状,分析比较它们的性能差异和各自存在的优缺点,从而便于使用者在解决冷启动问题时对算法的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机械式蒸汽再压缩(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 MVR)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和稳定性,对MVR系统中离心式蒸汽压缩机与蒸发器的匹配特性进行研究。针对蒸发器换热系数在新投、工作和结垢工况下的变化,提出了蒸发器运行温阻特性线的概念,并将其与离心式蒸汽压缩机的温升特性线叠加,从而开展离心式蒸汽压缩机与蒸发器的匹配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离心式蒸汽压缩机的设计流量偏大或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过小会导致匹配不足,易发生喘振,从而影响MVR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而离心式蒸汽压缩机的设计流量偏小或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过大会导致匹配过度,致使MVR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差,甚至可能造成MVR系统无法建立热力自循环。结果表明,离心式蒸汽压缩机在MVR系统启动过程中会出现不稳定的喘振现象,可以通过系统参数的临时调节或采取辅助措施来避开不稳定区。设计时应保证离心式蒸汽压缩机的喘振裕度大于20%,蒸发器换热面积的设计裕度为30%;MVR系统运行时实际蒸发温度与设计温度的偏差应控制在±5 ℃以内。研究结果可为MVR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电话号码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大数据量下归属地批量匹配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自定义Hash函数,对归属地数据进行缓存,实现了归属地直接寻址匹配.性能比对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大数据量下号码归属地匹配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的氩气底吹钢包三维非稳态三相流动数学模型以及Fluent软件和Simple算法研究了钢包精炼底吹氩过程保护渣的流动特性,并分析了喷嘴直径0.1 m时200~3500 L/min喷气量对渣眼尺寸、渣层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喷气量增大渣眼增大,当氩气流量为400~2000 L/min时渣眼大小和钢包内流场分布较合理,有利于精炼;随渣层厚度增加,渣眼减小,但渣厚超过200 mm时,渣层厚度的增加对渣眼大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行人重识别旨在解决多个非重叠摄像头下行人的查询和识别问题。在很多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监控摄像头获取的是低分辨率行人图像,而现有的许多行人重识别方法很少关注真实场景中低分辨率行人相互匹配的问题。为研究该问题,本文收集并标注了一个新的基于枪球摄像头的行人重识别数据集,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低分辨率行人重识别模型来提升低分辨率行人匹配性能。方法 该数据集由部署在3个不同位置的枪机摄像头和球机摄像头收集裁剪得到,最终形成包含200个有身份标签的行人和320个无身份标签的行人重识别数据集。与同类其他数据集不同,该数据集为每个行人同时提供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图像。针对低分辨率下的行人匹配难题,本文提出的基准模型考虑了图像超分、行人特征学习以及判别3个方面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超分模块、特征学习模块和特征判别器模块,分别完成低分辨率图像超分、行人特征学习以及行人特征判断。结果 提出的基准模型在枪球行人重识别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对比于经典的行人重识别模型,新基准模型在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和Rank-1指标上分别提高了3.1%和6.1%。结论 本文构建了典型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流媒体在不同类型的群体中的传播过程,本文提出其传播过程类似于传染病在不同类型人群的传播过程,以各型流媒体对不同群体的吸引力(易感群体)、不同类型群体传播流媒体的能力(传染源)、流媒体的传播途径(传播方式)等为要素,建立一种新型流媒体流行度预测模型,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流媒体的流行度,进而为运营商的资源分配和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轴流透平,结合不同工况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带粗糙度的仿真与测试的对比分析,重点讨论了壁面粗糙度对机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壁面粗糙度数值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透平不同负荷工况性能;与测试结果相比,效率误差最大为1.82百分点;壁面粗糙度使得透平整体性能下降,对于本透平开机升功率过程中5个工况,在Ra1.6粗糙度等级下效率最大下降2.8百分点,且涡轮级粗糙度对透平性能影响更加明显;壁面粗糙程度越严重,涡轮级效率下降越大;在非设计工况,粗糙度达到Ra6.3等级时效率最大下降11.6百分点,壁面粗糙度加剧了动叶压力面的流动分离,造成了较大的摩擦损失,严重影响透平性能。研究成果为后续S-CO2透平设计与性能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