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6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杆塔倾斜、沉降以及机组故障给风力发电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提出了基于ZigBee的风电杆塔状态及机组振动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由传感器采集节点、网络协调节点以及监控中心节点组成。采用CC2530处理器来控制传感器采集杆塔的倾斜、沉降以及振动数据,通过多节点协同方式完成对桨叶片的图像采集和处理,并在协调节点汇聚,通过3G网络传到程的处监控中心,保证风电杆塔及机组安全、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2.
为进行某杀伤弹与某子母弹弹道一致性设计,通过FLUENT对弹丸外流场进行数值仿真,获取相关的气动力参数.用仿真结果进行阻力特性分析和射程估算,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设计方案调整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调整方案满足设计要求,说明采用数值仿真方法设计弹丸气动外形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弹药的设计效率,用ANSYS Workbench对发射的弹丸进行强度分析和结构分析,用LS-DYNA分析破片穿甲过程,用ANSYS的 AutoDyn分析聚能射流穿甲及爆炸分散过程,用ANSYS的Cart3D分析弹丸气动力,并对弹药设计方案数值仿真. 比较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优选出相对合理的设计方案. 结果表明应用仿真软件可有效缩短弹药设计周期,能为故障分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管理工作者,从实际出发,投身管理教育,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红外热像仪用于遮蔽烟幕材料性能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遮蔽烟幕作为一种的高效价廉的光电对抗手段,.被广泛用于搜索跟踪以及制导的激光和红外成像系统的干扰,而遮蔽烟幕的干扰效能由烟幕材料的性能所决定,因此对烟幕材料性能的测试甚为重要.本文讨论了利用红外热像仪对红外遮蔽烟幕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的相关技术.首先阐释了红外热像仪测试物体红外辐射的基本原理,其次讨论了在实验室中利用红外热像仪对烟幕性能进行测试的原理,最后分析得到了利用红外热像仪测试烟幕材料性能的计算表达式并得到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应用系统模糊决策理论建立优选抽水试验井位的多层次多目标系统模糊决策模型,使通常只作定性对比或分别根据某一因素决策选择代表性井位,变为同时根据多因素多层次进行综合决策优选,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和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颗粒阻尼器近似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颗粒阻尼由于其独有的优势特点,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尽管目前对于颗粒阻尼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在试验和仿真两方面。颗粒阻尼的高度非线性特性,使得很难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颗粒阻尼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非线性颗粒阻尼器的线性等效方式,此等效方式能够在给定的振动环境下充分体现颗粒阻尼的耗能特点。将其应用于颗粒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模型简化,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理论模型计算的频响函数曲线与试验测得的数据吻合程度较高,由此证明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还发现振动加速度是影响颗粒阻尼器耗能特性的主要因素,其对于颗粒阻尼器等效模型的三个主要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这些参数随振动加速度有效值的变化规律与通过试验和仿真得到的结论相一致,其中人们最为关心的等效黏性阻尼系数,其随振动加速度的变化符合Gamma分布。  相似文献   
8.
BPI是SDL9000综合录井仪的深度测量系统,其标定准确与否是井深测量的关键。文章从BPI的原理分析入手,阐述了出现误差的原因,即绞车滚筒上大绳排列方式的实际特征与理论校检公式间的差别。在此基础上,找出其关键影响因素是大绳直径,进而通过计算找出了消除误差的方法。对30多根立柱的跟踪验证,发现立柱到底时的误差很小,只有±20mm。  相似文献   
9.
颗粒阻尼吸振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动力吸振器的工作原理,将颗粒阻尼器弹性支承于主结构上组成颗粒阻尼吸振器。颗粒阻尼吸振器旨在解决两个问题:(1)为传统动力吸振器提供较大阻尼抑制共振峰而不影响其吸振性能;(2)微小振动加速度(小于1g)或振动惯性力无法克服颗粒间的静摩擦力时传统颗粒阻尼器的失效问题。对安装了颗粒阻尼吸振器的悬臂梁结构进行了动力学特性试验,与同等条件下刚性支承颗粒阻尼器以及传统动力吸振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颗粒阻尼吸振器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很好地弥补了颗粒阻尼在微振动环境下的不足。此外,颗粒阻尼吸振器的阻尼仅取决于吸振器质量的加速度,与主从质量之间的相对速度无关,故大阻尼对其吸振性能不产生任何影响,可以按照传统的无阻尼动力吸振器进行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空轴系的纵向振动,在轴系内部安置阻尼动力吸振器对其进行了减振设计。结合子结构综合法和传递矩阵法建立了附加阻尼动力吸振器复杂轴系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阻尼动力吸振器与轴系的耦合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并采用了有限元仿真,表明阻尼动力吸振器的加入使得轴系的纵向共振峰得到抑制,轴系共振频率附近的频响曲线趋于平缓。试验结果表明,附加阻尼动力吸振器后的轴系一阶纵向共振峰值下降显著,阻尼动力吸振器对轴系的纵向减振具有显著的效果。在中空轴系内部空间安装吸振器,既不占用多余的空间,又能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可以作为船舶推进轴系纵向减振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