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岩溶地基中超长桩承载力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岩溶地区溶沟、溶洞发育等复杂地层,提出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超长桩穿越岩溶地层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首先,构建适用于岩溶地层的桩侧摩阻力计算模型;其次,分别推导了非岩溶地层和岩溶地层中桩身的能量平衡方程,并由此得到桩身单元的位移、轴力计算式;再次,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桩身的势能增量计算式,并采用黄金分割搜索法作为计算程序的收敛算法。最后,以娄新资水大桥桩基工程为算例,采用文中方法对工程桩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超长桩穿越岩溶地层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
许耀飞  刘思思  杨正航  姜胜强  刘金刚 《表面技术》2023,52(10):321-334, 359
目的 考虑后续不同粒径颗粒随机冲击的影响,探索热喷涂涂层颗粒的沉积特性。方法 利用ABAQUS建立颗粒与基底冲击模型,通过颗粒冲击的凹坑深度和应力分布进行网格收敛性研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随后,应用验证模型研究颗粒以不同入射角和速度冲击基底时的沉积特性,以及4个颗粒重叠冲击基底及多颗粒随机冲击基底表面时的沉积特性。结果 在颗粒入射角从15°增至60°时,颗粒更好地附着于基底表面;当颗粒速度从350 m/s增至500 m/s时发生了溅射现象,可能造成绝热剪切失稳现象,形成有效结合;在4个颗粒冲击基底时,第2个颗粒对第1个颗粒及基底的影响都最明显;当多颗粒随机冲击基底时,在后续颗粒的冲击和沉积作用下,填充颗粒的形状不规则,同时第1层颗粒可能与基底形成机械咬合。结论 在超音速火焰喷涂时应当倾斜一定角度,同时提升颗粒速度,这对制备涂层更有利;在颗粒重叠冲击时,后续颗粒增大了第1个颗粒的压缩效果,且更深入地嵌入不锈钢基底,这有利于颗粒与颗粒之间的后续黏结;当多颗粒随机冲击基底时,在第1层沉积颗粒与基底之间,以及涂层内相邻颗粒之间均观察到高塑性应变,表明涂层出现黏结,同时后期沉积的颗粒未完整压缩变形。  相似文献   
3.
刘思思 《建筑节能》2010,38(2):75-78
从过分追求建筑形式的弊端,联系到建筑创作与技术的发展。从建筑技术发展的历程,分析各个时期的技术特点;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建筑技术与建筑创作的关系;面对新旧世纪相交之际,分析现阶段建筑技术的与建筑创作的发展方向,并列举实例佐证绿色生态建筑是目前建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铝合金的摩擦学性能,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单一方形凹坑、条形凹槽、方形凹坑和条形凹槽组合3种不同形貌织构摩擦副间润滑油膜承载能力进行仿真分析,并探究不同织构尺寸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方形凹坑和条形凹槽组合织构润滑油膜承载能力最佳。采用脉冲Nd:YAG激光器在铝合金试件表面加工出具有规则形貌的方形凹坑和条形凹槽组合的织构阵列,借助CFT-I型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试验,研究织构几何尺寸对摩擦副接触面间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超景深显微系统对试件磨损表面的形貌进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组合织构化表面的平均摩擦因数与无织构表面相比明显减小,且波动幅度较小;当织构尺寸为80μm时,织构表面的摩擦因数最小,且试验得到的基体表面磨痕深度随织构尺寸的变化规律,与仿真计算得到的润滑油膜升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相吻合,为微织构参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量法的软土地基中基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有效计算与分析软土地基中基桩的受力与位移情况,采用土体弹塑性三折线模型计算桩侧土体的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考虑桩侧土体发生沉降时桩-土保持能量平衡,导出产生负摩阻力时基桩的能量平衡方程,进而给出不同位移条件下桩身轴力与位移的计算式;最后通过对某工程实例进行数值计算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使用三折线模型的能量平衡计算式能够用于研究分析基桩在各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为桩基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能量原理,推导了压力型锚杆的轴力与位移计算式。其中锚固体与周围土层的黏结力计算采用弹塑性剪切位移模型,并考虑因位移过大而发生土层卸荷的情况。提出了最小势能原理在压力型锚杆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并给出了能量方程的程序求解流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压力型锚杆在各级荷载下的轴力、位移以及剪应力分布情况,进一步讨论了压力型锚杆的荷载–位移曲线,计算了压力型锚杆极限锚固长度。得出的结论:①压力型锚杆在大部分荷载下都处于弹性工作阶段,一旦进入塑性状态,就表明即将达到承载力极限;②考虑土层卸荷情况的锚固体能量传递理论可以解释压力型锚杆极限锚固长度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从旧城改造与新城开发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近年来城市空间“蔓延”与“更新”中存在的若干矛盾,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吸取别国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我国城市未来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氨法脱硫塔外氧化技术是在传统的塔内直通空气氧化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将氧化环节移至塔外氧化器,使得塔内气量减小,出口烟气中氨逃逸量及气溶胶含量明显降低,且结晶颗粒外观得到改善。使用Aspen plus软件对氨法脱硫塔外氧化技术全流程进行了严格的稳态模拟,并对喷淋层分流比,吸收液pH,烟气温度,浓缩段液气比等进行了重新优化设计。塔外氧化工艺最佳操作条件为:喷淋层分流比为0.7,吸收液pH为6.1,吸收段烟气温度为53℃,浓缩段液气比为0.13左右。与传统的塔内直通空气氧化相比,塔外氧化技术不仅可降低50%以上的氨逃逸,而且控制方案要求较为简单,操作方便,更能适应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9.
山地区地表与地下情况双重复杂引起严重的旅行时异常,已经制约该区地震勘探,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针对复杂山区的表层地震地质特点,结合多种方法的优势,协同消除静校正异常。多种静校正方法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在复杂山地区的实际静校正处理中赢得最佳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晏几道的词出发,主要通过对其词的功用、创作、和境界等几个方面的分析,看其如何体现了怎样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