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Microsoft Silverlight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安装配置和开发方法,该方法通过ESRI公司提供的ArcGIS Server API来调用后台地图服务,具有简洁、高效、实用的特点。构建在Web上的GIS系统相对传统GIS系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客户端只需通用浏览器即可实现丰富应用,不但节省了大量的客户端维护费用,而且使得基于GIS的信息应用随处可得,只要接入网络就可以获得所需服务,不再受客户端技术条件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各类服务应用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数学建模的特点,对将数学建模融入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鉴于虚拟校园在高校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以石家庄铁道学院为例,探讨VRML构建虚拟场景的漫游与交互技术。以VRML、3DMax等为场景构建工具、以JavaScript为VRML内部脚本和外部脚本接口编程工具,通过VRML与HTML的整合集成,实现了虚拟校园漫游与交互系统,具有导航漫游、对虚拟场景进行交互操作和设置、信息查询等功能。直观地展示了校园景观及设施,方便了用户对校园信息的查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辆行驶工况环境以及振动频率,研制了一种空间占比小、安装方便的准零刚度(quasi-zero-stiffness,QZS)车载隔振系统。将垂向弹簧与两个对称的负刚度结构并联,负刚度机构用于刚度校正,通过静力学特性分析,初步确定了系统在平衡位置具有准零刚度的参数条件,在推导中引入了加工误差系数,分析了加工误差系数对系统准零刚度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采用平均法求解了系统在车体简谐位移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分析了系统参数和激励幅值对位移传递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准零刚度隔振系统,进行了不同激励幅值、激励频率下的测试,得到了实测的位移传递率幅频响应曲线,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另外,还通过TruckSim/Simulink联合仿真进行了车载随机激励工况仿真分析。研究表明,试验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准零刚度的起始隔振频率在1.4 Hz左右,优于线性系统的起始隔振频率2.9 Hz。与车体相应相比,隔振后的位移响应均方根值降低80%以上,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90%左右,且稳态时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5.
盾构机是用于开挖隧道等地下施工的专用工程机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因掘进装备等的高度复杂性,以及地质条件、工况的不确定性等导致的安全问题,对盾构机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一定难度。鉴于此,利用VRML、Cult3D、HTML等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交互装配、运动仿真和虚拟漫游系统,具有导航漫游、交互操作虚拟对象、信息查询等功能,形象直观地展示了盾构机的构造和原理,为盾构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造桥机是工程机械中的重要机械设备,鉴于其结构复杂、研制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等特点,在设计前期对其进行动态模拟有其理论和实际意义。以某移动模架造桥机为对象,在深入了解其装配关系和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利用VRML实现了装配与施工工艺过程的动态模拟。模拟过程具有动态性、交互性、低带宽网络传输等特性  相似文献   
7.
8.
基于VRML-JAVA的减速器虚拟拆装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VRML语言自身交互的局限性,通过外部编程接口EAI及内嵌脚本节点编程来实现VRML的实时交互性,并以此实现了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虚拟拆装系统。该系统通过外部编程语言控制,可与装配体对象进行实时交互操作,如自动拆装、手动拆装、零件查看等。系统通过EAI把虚拟场景和功能控制模块嵌入同一个HTML页面,使人机交互界面更友好,实时交互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在对比机构运动学分析常用的方法后,以基于杆组的机构组建理论对连杆机构中Ⅰ级杆组、Ⅱ级杆组和III级杆组进行运动学数学模型的建模。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一种连杆机构虚拟创新设计系统,包括连杆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运动可行性判断、干涉检测分析、机构运动方案到三维实体运动仿真模型的自动映射、实时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机-电-路耦合系统建模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簧下质量大导致轮胎动载荷增加,电机电磁力也会加剧车辆振动,同时车辆和道路通过动态轮胎力相互耦合.为了探究电动汽车的振动机理,建立电动汽车机-电-路耦合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考虑悬架刚度、阻尼和轮胎刚度的非线性,并在传统路面不平顺激励的基础上叠加了轮毂电机的电磁激励和车路耦合引起的路面二次激励.解析推导电机电磁激励的表达式,建立轮毂电机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计算磁通分布及电磁转矩,验证理论结果的有效性.利用模态叠加法推导了两端简支黏弹性地基梁的垂向位移响应,将其作为路面二次激励引入耦合系统模型.以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力和轮胎四次幂合力作为评价指标,分析电磁激励、路面二次激励、车速和车辆非线性对车辆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车辆非线性对车辆振动和道路友好性的影响最大,电磁激励的影响次之,路面二次激励的影响较小;车辆高速行驶时,车身振动加剧且车辆载荷对道路损伤的影响更为显著;路面越平坦,以上三个因素的影响越大.所提出的车辆与电机、道路一体化建模思路,可为电动汽车动态设计和道路友好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