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提出了一种多自由度宽频带压电 磁电复合式动能采集器,该动能采集器可以在多方向采集动能,有效地工作于较宽的频带,且可以同时以压电和磁电方式收集动能,大大提高了动能采集效率。介绍了复合式动能采集器的结构;分析和优化了采集器的拾振系统,从理论上验证了采集器的多自由度和宽频带的特性;介绍了磁电换能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采集器在不同的工作频率下出现了两个振动峰值,验证了采集器的宽频带动能采集特性。通过实验测试进一步得出,与压电或磁电换能系统各自的输出性能相比,压电 磁电复合式换能系统的总体输出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公共雨伞租赁系统的应用,分析了系统通信及数据库任务要求,设计了基于Visual Studio C#.Net的IC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IC卡注册和充值,租赁点数据接收和存储等功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流体包裹体蕴含的信息可以反演油气成藏期次。对轮古东地区奥陶系储层烃包裹体荧光特征、赋存关系研究,结合烃共生盐水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确定该储层发育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形成的发褐色荧光烃包裹体|第Ⅱ期为晚海西期形成的发黄色荧光烃包裹体|第Ⅲ期为燕山-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发蓝白色荧光烃包裹体。对定量颗粒荧光QGF光谱和颗粒吸附烃全扫描荧光TSF定量荧光光谱对比分析,发现包裹烃与吸附烃反映的油气性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烃共生盐水包裹体PT模拟结果,将烃共生盐水包裹体捕获温度与捕获深度组合投点于地热-埋藏史图上,确定轮古东地区奥陶系储层主要经历3期油气充注,分别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早期。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2期油气藏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或降解作用,3期油气分别以重质油-稠油、中质油和轻质-凝析油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针对图像边缘检测中,滤除图像噪声并有效保留图像边缘信息这一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和新型改进的数学形态学的含噪图像边缘检测方法。首先介绍了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然后提出了一种新型改进的数学形态学检测算法;最后为了综合两种算法的优点,应用新的融合方式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融合到一起,提出一种融合小波变换和新形态学的含噪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融合检测算法相比于单独使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或数学形态学算法,能更有效地抑制噪声,提高边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奥陶系储层烃包裹体成熟度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蒋静  张鼐  潘文龙  房启飞  赵欣  余小庆 《石油学报》2016,37(5):644-652,679
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构型异构特征,通过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研究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烃包裹体的甾烷和藿烷参数特征来分析区内烃包裹体的成熟度。塔北和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烃包裹体主要为中-高成熟度,不同地区及期次可能有细微差异:塔北地区晚海西期烃包裹体成熟度在各地区相差较大,牙哈-金跃-热普地区烃包裹体均达到高成熟而其他地区为成熟;塔中地区晚海西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烃包裹体成熟度整体上比塔北地区高,认为相同期次油气充注时间比塔北地区相对较晚。塔中地区储集层原油成熟度整体比塔北地区低,说明塔北地区受后期改造作用较强。塔北地区油气以晚海西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两期油气为主要贡献,塔中地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油气贡献度更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钱塘江潮位呈现出的周期性、随机性和波动性,为实现对钱塘江潮位的有效预测,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即先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将实测的钱塘江潮位序列进行分解与重构,将非平稳的序列转化为多层较平稳的序列;然后利用时间序列建模方法对分解后的各个序列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各层进行动态预测;最后将各层预测值求和作为最终的预测结果。试验表明,所提方法预测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混合模型及单一模型,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潮位预测。  相似文献   
8.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储层沥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沥青质拉曼D峰相对强度、G峰相对强度、两峰间距宽窄与沥青演化成熟度关系,推出Dh/Gh和G-D与沥青成熟度成正比关系图。塔北奥陶系储层中发育3期储层沥青,通过3期储层沥青拉曼Dh/Gh和G-D认为:第Ⅰ期为高热成熟炭质储层沥青,第Ⅱ期为成熟沥青质储层沥青,第Ⅲ期为过成熟油质储层沥青和沥青质储层沥青共存。前两期储层沥青是由于热变质而成,第Ⅲ期两种储层沥青共存主要是岩石选择性吸附导致。3期储层沥青的分布及性质决定塔北奥陶系成藏北部老、南部新,北部重质油、南部凝析油的特点。在哈拉哈塘-英买力地区南边发现油质储层沥青为在这一区域找喜马拉雅期凝析油藏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