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针对采用单一方法提取图像特征时检索率不高的问题,结合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统计特征和旋转不变的局部相位量化(RI-LPQ)原理,提出一种纹理图像检索方法。非下采样剪切波不仅具有方向选择性及平移不变性,而且可以对图像进行有效的稀疏表示,与传统小波相比,可有效捕捉图像的边缘轮廓等纹理信息,与非下采样轮廓波相比,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利用广义高斯分布函数对图像NSST高频子带系数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RI-LPQ描述算子直接提取图像特征,采用具有权重系数的相似性测度公式对Brodatz图像库进行纹理图像检索。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小波和轮廓波的方法相比,NSST统计特征方法的平均检索率分别提高4.77%和1.44%,纹理图像检索方法的平均检索率分别提高7.36%和1.98%。  相似文献   
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模糊控制在倒立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仿生进化算法,源于对鸟群觅食行为的模拟,由于其计算简单、快速,被广泛应用.但是,基本粒子群算法在求解的过程中存在着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求精能力两个性能指标之间的矛盾,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进化后期的收敛速度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混沌变异算子的粒子群算法,可以使粒子摆脱局部极值,继续优化,加快收敛速度.将基于混沌变异的粒子群算法与模糊算法相结合,用于控制倒立摆系统的平衡.仿真实验表明,混沌变异粒子群算法优化了倒立摆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改善了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用异步收发芯片SCC2691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Philips公司新推出的异步收发芯片SCC2691的功能与特点。包括SCC2691的引脚定义、主要功能、常用寄存器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给出一个软、硬件设计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于立萍  何克忠   《电子器件》2007,30(2):534-538
提高车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介绍了自行研制的车载辅助驾驶系统,论述了其基本设计思想和总体方案.对系统的硬件实现、基于模糊推理的辅助驾驶系统的控制算法和雷达信号的Kalman滤波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经过现场试验证明该系统是切实可行的,在汽车行进过程中具有安全距离保持的功能,并且较好地体现了驾驶员的驾驶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服传统小波变换的不足,提出一种将非下采样四元数轮廓波域对称正态逆高斯分布模型与非局部均值滤波相结合的图像去噪新方法.非下采样四元数轮廓波变换是级联四元数小波变换和非下采样方向滤波器组得到的,具有高度的方向选择性、各向异性及平移不变性.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峰值信噪比、平均结构相似性及视觉效果上均优于一些经典的去噪算法.  相似文献   
6.
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中通用测量控制模板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汽车安全辅助驾驶在当前的研究领域是一个热点问题。该文介绍了研发的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中通用测量控制模板的各部分组成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出发,介绍了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特点,对水源热泵节能条件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了水源热泵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汽车辅助驾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指出满足驾驶员的驾驶特征是车辆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外针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不精确性,提出了以模糊推理为基础的上位控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模糊控制理论模拟驾驶行为的不精确性是可行的。通过模糊控制自车的速度,能够实现自车在多种工况下保持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有监督主题模型的SLDA-TC文本分类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有监督主题模型的SLDA-TC(Supervised LDA-Text Categorization)文本分类方法,引入主题-类别概率分布参数,识别主题-类别的语义信息;提出SLDA-TC-Gibbs主题采样新方法,对每个词的隐含主题采样,只从该词所在文档的同类其它文档中采样,并给出了理论推导;另外,其主题数只需略大于类别数.实验表明,对比LDA-TC(LDA-Text Categorization)和SVM算法,本方法能提高分类精度和时间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随着几何造型、计算机动画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曲线的自由变形技术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获得更多有趣、逼真的变形效果,提出基于渐进迭代逼近与主顶点方法的曲线局部变形算法。方法 给定数据点集,首先采用渐进迭代逼近方法或是基于最小二乘的渐进迭代逼近方法产生待变形曲线;其次对待变形区域使用延拓准则,基于主顶点方法与待变形曲线的形状信息选取控制顶点进行调整;最后对调整后的控制顶点运用局部渐进迭代逼近方法生成逼近曲线,得到期望的变形效果。结果 此变形操作借助于局部渐进迭代逼近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通过茶壶、面部轮廓、手等数值实例,表明了该方法可以得到良好的变形效果。进一步地,借助于叠加变形还可以得到整体的、周期的、伸缩的等各类更加丰富的变形效果。结论 本文研究渐进迭代逼近在曲线变形上的应用,将主顶点方法引入曲线的变形之中,把两者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渐进迭代逼近与主顶点方法的曲线局部变形算法。该算法不仅具备渐进迭代逼近方法的收敛稳定性,且借助于主顶点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变形效果。该方法适用于曲线的局部变形,丰富了曲线的变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