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评估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弹的效能,介绍了一种基于HLA和MultiGen Vega环境开发分布式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的方法。利用MultiGen Creator建立导弹,攻击目标,地形的仿真模型。以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弹对地面保护目标的攻击,以及激光为保护地面目标而对导弹导引头干扰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HLA建立分布式交互仿真环境,通过Vega来驱动视景仿真模型。并在仿真中添加了特殊效果。该系统实现了一个可重用,具有互操作性的光电对抗仿真支撑平台。该仿真系统能够方便地对参数进行修改,直观的显示仿真结果,方便地对武器效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直流检测法在绝缘监测中的应用机理。采用直流电桥测量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飞机水平航迹规划方法,分析了飞机目标运动航迹及其特点,考虑了飞机的速度和姿态因素,建立了飞机运动航迹的数学模型,以最小航迹通过规划的关键点,使代价达到最优,并提出了航迹规划的约束条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飞机水平航迹规划方法,分析了飞机目标运动航迹及其特点,考虑了飞机的速度和姿态因素,建立了飞机运动航迹的数学模型,以最小航迹通过规划的关键点,使代价达到最优,并提出了航迹规划的约束条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型工矿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炼化企业,电力系统较为复杂,就目前情况看,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电网结构不合理、安全隐患多、人员素质差等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特提出了大型企业内部电网优化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单站车载光电跟踪设备预测卫星轨道的误差修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车载跟瞄设备对低轨卫星进行跟踪时,采用传统的卫星轨道双行根数预报数据精度较低,而且在跟踪过程中遇到云雾遮蔽或天顶跟踪盲区时易发生目标丢失现象,提出利用单站车载跟瞄设备获得的实测数据,基于改进的拉普拉斯轨道预测方法对卫星轨道进行预测.考虑预测模型、测量轴系和坐标变换等多种原因造成的预测误差,讨论了减少误差的方法,并采...  相似文献   
7.
使用改进的拉普拉斯算法对人造卫星进行轨道预测时,在卫星仰角过高及卫星过顶点时刻其外推精度都较低,无法满足轨道预测的精度要求。本文基于对外推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时间校正的轨道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外推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坐标旋转,然后用实测数据对外推数据进行时间校正,从而获得高精度的卫星轨道预测数据。利用水平式光电设备对卫星进行了跟踪实验。实验中使用了大于60s时长的高精度自动跟踪数据,先进行运动方程的拟合,然后进行时间校正,外推出了超过20s时长的高精度预测数据,且在卫星过顶点时刻,预测偏差可以保持在3″左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卫星在高仰角时刻的轨道预测精度和保精度跟踪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内场对激光制导武器的作战能力进行鉴定,设计了激光指示信号内场仿真系统。针对该仿真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分别对激光指示信号的发散角、能量及方向的内场等效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并标定了三者的动态调整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动态模拟的激光指示信号光斑直径相对误差小于2.5%,能量衰减动态调整误差小于0.2 dB,方位及俯仰的动态调整误差分别小于1.3 mrad、0.6 mrad。该仿真系统已应用于某光电对抗内场仿真项目中,可为激光制导武器内场鉴定试验提供高仿真度的激光指示信号。  相似文献   
9.
激光角度欺骗干扰内场仿真系统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激光角度欺骗干扰设备的外场试验条件要求高,费用耗费大等问题,讨论了激光角度欺骗干扰内场仿真试验的实现技术.通过对外场试验环境进行等效模拟,在内场构造了一个对激光角度欺骗干扰装备进行检测的仿真试验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原理,推导了弹目角与摆镜转角、设备距离以及设备基线与漫反射屏距离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弹目角的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用莱卡经纬仪实际测量得到弹目角,从而得到弹目角误差.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显示,方位最大误差为17″,俯仰最大误差为13″.得到的结果证明了激光角度欺骗内场试验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李斌  张兴业  于国权 《黑龙江电力》2003,25(5):362-365,368
通流部分技术改造是早期国产机组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既可提高机组热效率,又可提高机组出力,适应机组调峰要求,延长机组寿命。介绍了国内部分电厂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一是采用北京全三维公司的技术,静叶型线为ABB公司设计;二是引进日立的技术,静叶型线采用层流加载,动叶型线采用平衡扭曲动叶;三是整机改造方案,整机方案改造效果明显,为大多数电厂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