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真姬菇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真姬菇在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志江  魏红福 《食品科学》2007,28(7):304-308
本研究以蜜蜂腹部为材料,通过研磨进行组织破碎,然后硫酸铵沉淀、High Q离子交换层析、疏水作用层析和Superdex G-75凝胶层析,得到的α-葡萄糖苷酶在SDS-PAGE上呈单一蛋白质条带,分子量约为55kDa。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研究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α-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pH范围为5.0~6.0,而pH稳定性范围为5.0~10.0。该α-葡萄糖苷酶的热稳定性比较差。其最适反应温度范围在35~45℃内。Zn2+、Mg2+、Mn2+和Fe2+对α-葡萄糖苷酶有激活作用。而Cu^2+和Co^2+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酶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分别为0.183mmol/L和0.085μmol/min·mg。  相似文献   
3.
黄钾铁矾的制备及其对U(Ⅵ)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黄钾铁矾对溶液中U(Ⅵ)的吸附效果,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黄钾铁矾,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表征了材料的理化特性。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溶液pH值、离子强度、固液比和U(Ⅵ)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对于U(Ⅵ)的吸附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离子强度则对吸附过程没有影响, 表明黄钾铁矾对U(Ⅵ)的吸附机理为内层表面络合。吸附在100 min内基本达平衡,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表明U(Ⅵ)的吸附是单层吸附。在溶液的pH=7.0、298 K时,黄钾铁矾对U(Ⅵ)的最大吸附量为154 mg/g。最佳吸附条件为:固液比1.0 g/L、U(Ⅵ)初始浓度为0.42 mmol/L、298 K、pH=7.0,达到平衡时的吸附量为(76.0±1.4) mg/g(n=3),去除率达到了(88.0±1.3)%(n=3)。以上结果表明,黄钾铁矾可以作为含U(Ⅵ)废水处理的潜在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木蹄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木蹄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水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对料水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三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木蹄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水比1:43,提取温度89℃,提取时间4h。多糖得率达到5.68%。  相似文献   
5.
原始生物炭由于比表面积小、官能团含量低,吸附性能受到影响。为提高生物炭的吸附性能,以棉秆生物质为基质,采用生物质微生物发酵前处理结合低温热空气碳化(TAT)技术制备高比表面积、高含氧官能团的生物炭,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发酵前后棉秆生物质的形貌进行表征,采用N2吸附-脱附实验、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拉曼光谱对所制备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官能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前处理所得的棉秆生物质表面附着大量微生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破坏了生物质形貌结构,使所制备的生物炭的比表面积由0.01 m2/g提高至20.53 m2/g,C—O及其他含氧官能团含量大幅增加。吸附实验表明,微生物发酵前处理所得的棉秆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容量为64.9 mg/g,是直接碳化制备的生物炭吸附容量的8倍;发酵前后棉秆生物质所制备的2种生物炭对MB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吸附过程受生物炭活性位点数和生物炭层状结构的控制;羟基在生物炭和MB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主要的活性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