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研究不同雌二醇(estradiol,E_2)水平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载脂蛋白E(ApoE)的表达,探讨11 C-PIB、18F-FDG PET/CT联合显像对AD的诊断价值。分析绝经后女性AD患者75例,依据雌激素水平分为低E_2组(E_216.2 pmol/L,n=36)、正常E_2组(16.2pmol/L≤E_265.7pmol/L,n=39)。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ApoE等位基因(ε2、ε3、ε4)表达率、TNF-α表达水平以及PET/CT脑显像标准化摄取比值(standard uptake radio,SUVR)。研究发现,在不同E_2组AD患者中,低E_2组~(18)F-FDG联合11 C-PIB及单独11 C-PIB脑显像诊断AD的灵敏度均较正常E_2组高,差异显著(χ~2=4.869,P=0.027;χ~2=3.636,P=0.047);AD患者E_2水平与SUVR及TNF-α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363,P=0.001;r=-0.248,P=0.032),而SUVR及TNF-α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61,P=0.168);低E_2水平AD患者组ApoE等位基因表达率高,差异显著(Z=-2.228,P=0.026)。结果表明,~(11)C-PIB和~(18)F-FDG联合显像对AD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6年10月—2010年3月间19例临床怀疑胸膜间皮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探讨18F-FDG PET/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通过18F-FDG PET/CT显像获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摄取类型、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血清中癌胚抗原(CEA)水平,对恶性胸膜间皮瘤进行准确诊断、术前分期及预后评估。所有患者扫描后分别经外科手术、穿刺活检、胸腔镜、胸水细胞学检查或纵隔镜等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19例中17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胸膜间皮瘤(PET/CT确诊16例,漏诊1例),2例良性病变(PET/CT确诊1例,误诊1例)。18F-FDG PET/CT显像判断胸膜间皮瘤的符合率为89%(17/19),敏感度为94%(16/17),假阴性率为6%(1/17),特意度为50%(1/2)。恶性胸膜间皮瘤SUVmax(11.88±5.39)与良性组SUVmax(4.10±0.85)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8,P<0.01)。恶性胸膜间皮瘤病理包括上皮型、肉瘤型、混合型及非典型4种,在各不同病理类型间,非上皮型SUVmax(15.88±3.94)较上皮型(7.40±2.82)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1)。在不同临床分期中,Ⅳ级SUVmax(19.83±3.57)较Ⅱ、Ⅲ分级患者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69,P<0.01)。胸膜间皮瘤18F-FDG PET/CT显像中,病灶摄取类型可分为结节形、线形、环形及混合形4种,其中环形放射性摄取(SUVmax=16.63±4.51)与其他三种摄取类型(SUVmax=10.61±4.85)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1)。以血清中癌胚抗原(CEA)≥5 μg/L为标准,患者SUVmax(14.19±5.15)明显高于CEA<5 μg/L组SUVmax(8.60±4.0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39,P<0.05)。以上结果提示,18F-FDG PET/CT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的敏感度较高;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中,上皮型预后好于其他类型;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SUVmax递增,提示与肿瘤恶性程度加剧相关。不同类型18F-FDG PET/CT显像中,环形摄取类型常提示肿瘤恶性程度较高。血清中CEA升高,也提示肿瘤恶性程度增加,预后不良。综上所述,18F-FDG PET/CT显像在临床分期、疗效评价、监测复发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吲哚美辛及其衍生物组胺吲哚美辛对鼠Lewis肺癌的治疗效果,建立40只Lewis肺癌昆明小鼠腋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四组:顺铂(DDP)治疗组、顺铂+吲哚美辛(DDP+Indomethacin IN)治疗组、顺铂+组胺-吲哚美辛(DDP+His-IN)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小鼠于治疗前后各行PET/CT显像及取眼眶血0.2 mL,留取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不同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靶本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TNF-α含量均升高,以DDP+His-IN组更为显著;抑瘤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表明IN、His-IN与DDP联合用药抗肿瘤效果好,尤其DDP与His-IN联合应用抗肿瘤效果更佳;另外,T/B比值变化能较早反映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