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8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槽损伤的主要形式是由弯曲力及热应力引起的变形和强烈的热作用引起的熔蚀。改进措施:采用均匀铸型温度场等以减少铸造应力;选用稀土低合金高强度钢和合理的截面形状等减少流槽的变形和冲蚀。改进后铸造出的流槽使用寿命提高2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和~(252)Cf中子源研究了在准直热中子入射束下,15%~30%(质量分数)碳化硼含量的Al-B_4C复合材料的中子吸收系数和宏观截面。结果表明,Al-B_4C复合材料的中子吸收系数随碳化硼含量增加而增大,相同碳化硼含量的材料其中子吸收系数随厚度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变化;~(252)Cf中子源测试得到的中子吸收系数比0.0253eV单能热中子计算得到的吸收系数低0.5%~4.3%;Al-B_4C复合材料的宏观截面随着碳化硼含量的增加呈线性递增的关系,而且理想热中子0.0253eV下的递增率(0.97925cm~(-1)/%)大于~(252)Cf中子源构建0~1eV中子下的递增率(0.58537cm~(-1)/%)。  相似文献   
3.
中低碳铬铁冶炼工艺复杂,杂质磷含量的高低是影响铬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转炉冶炼中低碳铬铁铁水脱磷预处理的反应特性及热力学条件,分析了影响中低碳铬铁合金终点磷含量的重要因素;基于中钢吉铁辽阳公司转炉冶炼中低碳铬铁的生产工艺及样本数据,建立了基于RBF人工神经网络的转炉冶炼中低碳铬铁终点磷含量预报模型,实现了对冶炼过程终点中低碳铬铁磷含量的在线预报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报精度在±0.003%范围内命中率达到85.7%,为改进冶炼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连铸机二次冷却水量的自动控制生产工艺,给出了以西门子S7-300PLC为中心控制器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Y接调压调速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并给出了电路实现,着重阐述了实现中所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镍铬-康铜热电偶探测器对临界装置活性区内及外表面的温度动态过程进行监测。通过导热微分方程得出了温度平衡时Pu材料层、不锈钢层和聚乙烯反射层内温度分布,分析了活性区温度变化对系统反应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252Cf中子源对BF3计数管进行了调试,确定其最佳工作电压为1450V,计数管有效中心在长计数器端面内13.5cm处.通过不同厚度聚乙烯慢化同一中子源的计数率的比较发现,长计数器的"平"特性较好.用长计数器测量了一种新研制的含硼聚乙烯材料的中子衰减系数为0.236,MC方法计算值为0.218,二者在误差范围内符合.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过渡的阶段,在电力工业向低碳、智能方向转型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大、负荷水平低、系统安全运行可靠性低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计及低碳排放和需求侧管理的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模型,上层采用粒子群算法(PSO)进行模型构建和优化,下层模型采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CPSO)进行求解。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10.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长春工业大学自动化教研室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本文重点介绍该教学团队建设情况。论文内容包括:四种作用即以老带新作用、课程组整合作用、教师互助作用和团队促进作用;四个互动即教学与教研互动、教学与科研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教改与学改互动;教学改革"七、四、三"即课程建设的"七个一",教学内容改革的"四加强",教学方法对"三个过多与三个过少"的改革;开展创新教育的情况;加强实践环节的情况。通过上述措施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成员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