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精确控制超光滑表面抛光过程中抛光液的温度,根据温控基本原理设计温控装置结构.将用UG建立的温控装置模型导入GAMBIT中进行温度场分析.针对装置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在装置内加入导热隔板将其分为工作区和调温区,制冷器被置于调温区内;将温控装置的外形结构加入过渡圆角.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温控装置形成内外环流,工作区温度波动范围为±0.01℃,温度分布均匀对称,满足高精度温控的恒温和匀温要求.  相似文献   
2.
用凝胶测定技术及广角X射线衍射(Wide angle X-ray diffraction,WAXD)等方法研究了尼龙-1010与添加了交联剂4,4'-双马来酰亚胺二苯甲烷(4,4'-Bismaleimideodephenylmathan,BMI)的尼龙-1010的辐射交联规律,试样的交联G值,结晶结构随吸收剂量的变化,讨论了交联剂存在下辐照对结晶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官能团单体的存在,不仅增强了辐射交联结构的生成,同时也促进了其结晶结构的辐射损伤,损伤的初始剂量减小.BMI单体主要存在于界面区,抑制应力键裂解、加强了界面交联,进一步导致结晶表面缺陷的积累和结晶度Wc下降,表明辐射损伤由晶面开始而逐步向结晶内部伸入.结晶度Wc、微晶尺寸Lhkl与剂量D关系表明,辐照初期W1c及Lhkl的增加与应力链断裂、氢键作用下分子链段重排有关,高吸收剂量的Wc与Lhkl的变化率与结晶比表面大小相关,010面较100面更易受损伤.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时检测磨头的压力从而指导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过程,在Visual C++2008平台下开发了磨头工作状态在线监测软件。使用无线通信模块及MSComm控件实现了PC与磨头的串口通信。然后,基于自定义通信协议及数据接收缓冲区完成数据的实时采集。使用队列数据结构以及双缓冲绘图方式结合多线程机制实现了高速数据的动态显示。最后,进行软件与硬件联合调试的实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软件可以稳定可靠地实现对磨头工作压力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河南洛阳热电厂除灰系统使用2 台<12 m中心驱动带斜板的浓缩机。投运以来,溢流水混浊,悬浮物含量高,使回水系统的管道、泵、喷嘴等设备发生严重的磨损,除灰系统无法保证正常运行。改造后,浓缩池溢流水浊度达到要求,浓缩池底流灰的质量分数提高。浓缩机改造运行至今已满1 年,在高负荷下运行正常,达到了改造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微射流抛光机理仿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占龙  王君林 《光电工程》2012,39(5):139-144
为实现193 nm投影物镜光学元件的超光滑加工,介绍了一种非接触式微射流超光滑表面加工方法,对该方法的材料去除特性和超光滑加工效果进行研究.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对其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对微射流流场的压力、速度和表面剪切力的分析得到其去除函数形状与表面剪切力的分布相反,呈现W型.随后,采用正交法对各工艺参数对抛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去除效率随入射速度和磨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工作距离增大而减小,并且工作距离具有显著影响,为实验研究中工艺参数的选取提供了指导意义.最后,在自研的微射流抛光机床上对一平面熔石英进行了抛光实验,加工样件表面粗糙度均方根值由初始的1.02 nm降为0.56 nm.实验结果表明,微射流抛光技术可以用于光学元件的超光滑加工.  相似文献   
6.
光学元件亚表面损伤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光学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亚表面损伤(SSD)会降低光学元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需要对其亚表面损伤进行检测从而在加工过程中加以控制.从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两方面概括性地分析了光学元件亚表面损伤的检测技术,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国内的亚表面损伤检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的差...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液体温控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精密光学加工要求的提高,机床热变形已成为制约精度等级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而与机床直接接触的相关液体的温控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位置。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液体温控的难点,然后针对这些难点,从温度控制方法、测温元件补偿算法和温控结构等方面分别阐述了目前常用解决方法,同时给予了客观的评价。最后对高精度液体温控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中去除函数的实验法建模问题,研究了抛光工艺中去除函数的提取算法。首先,对干涉检验得到的XYZ格式数据文件进行解析并针对其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数据结构;然后,研究了去除函数的提取算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提取算法存在的误差以及降低误差的处理办法。在对去除函数的定性提取外,定量计算了去除函数的三个技术指标;最后,进行了去除函数测试实验并利用本文所述的提取算法进行去除函数提取及定量计算。本文所述算法可以用于去除函数的实验法建模并用于驻留时间的优化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利用环氧树脂和热塑性酚醛树脂制备玻璃炭的新型工艺,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制备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树脂相互固化并同时降解,降解反应主要发生在300~500℃之间,所形成的残留结构中含有 sp~2和 sp~3态碳原子,其中 sp~2态碳原子除形成六元环外,还有四元环和五元环结构。  相似文献   
10.
超光滑光学表面加工技术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光滑表面在现代光学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相应的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也就成为超精密加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超光滑表面的特点,对其加工技术进行了分类比较,认为非接触式加工方式是获得超光滑表面的理想方法.对国内外现有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归纳总结,详细阐述了各种技术的加工原理、加工精度及应用范围等.指出了国内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