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反应能力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组成和作战运用的基础,探讨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反应能力的构成和内涵,研究并给出了反应能力的指标体系和相关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以二氧化碳基二元醇(PPC)、聚丙二醇、聚酯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 792)、三乙胺为主要原料,制得有机硅改性聚氨酯(Si-WPU)乳液。研究了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物质的量之比(R值)、软段种类与含量、KH 792用量对Si-WPU外观、粒径、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Si-WPU固化后胶膜的力学强度、附着力、吸水率、水接触角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值为1.67、PPC为软段且含量为75%、KH 792用量为3.5%时,制得的Si-WPU乳液外观为泛蓝乳液状且稳定性较佳,黏度为313 mPa·s,粒径为213 nm;该条件下Si-WPU固化膜的综合性能较佳,硬度为2H、拉伸强度为53.83 MPa、断裂伸长率为1 465%、附着力等级为4B、水接触角为93.5°、吸水率为2.65%。可为高性能环保水性聚氨酯涂层提供一条新的制备路径。  相似文献   
3.
310S不锈钢在超临界二氧化碳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正项目立项背景监测预报工作在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石,做好监测预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方向;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建立多学科地震监测系统,逐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而震情会商是政府对地震监测预报、趋势分析等重要决策的主  相似文献   
5.
为遴选可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通过实验研究了应用于传统核反应堆中的两种合金(600合金和304不锈钢)在650℃、20 MP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的均匀腐蚀行为,运用增重法评价了材料的腐蚀动力学规律,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氧化膜形貌、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腐蚀增重均服从抛物线生长规律,其中600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优于304不锈钢;腐蚀500 h后,600合金表面氧化物厚度约为5 μm,主要成分为NiCr2O4,结构致密,具有保护性,其氧化膜及基体中均未发现明显渗碳行为;腐蚀500 h后,304不锈钢表面氧化膜可达约45 μm,为双层结构,外层为Fe3O4,内层为NiFeCrO4,结构疏松,发生显著渗碳现象。本研究揭示了上述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腐蚀机理,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核反应堆结构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0Cr-25Ni合金和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含铝的奥氏体耐热钢(AFA钢)在600℃/20 MP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并对2种合金的氧化膜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Cr-25Ni合金出现明显的腐蚀增重增长趋势,表现出“抛物线”上升规律;AFA钢腐蚀增重趋势缓慢,腐蚀1000 h后仅为2.11 mg/dm2。20Cr-25Ni合金表面出现粗大的氧化产物,随腐蚀时间延长,AFA钢的氧化膜始终保持致密、连续。通过氧化膜的截面形貌分析发现,20Cr-25Ni合金腐蚀后具有两层氧化膜结构,主要由Fe3O4和FeCr2O4氧化层以及少量尖晶石组成。而AFA钢中出现了3层氧化膜结构,中间和最内层分别为Cr2O3和Al2O3氧化膜,最外层分布了一层不连续的FeCr2O4尖晶石氧化物。由于形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AFA钢的抗腐蚀性能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硅氢加成反应用Pt催化剂的配位加成、离子加成、自由基加成和光催化加成等催化机理研究动向及发展现状,重点评述了均相和多相Pt催化剂的研发动态及优缺点,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车辆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在更小的空间尺度上探测地表目标的能力,利用其影像数据进行车辆检测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概述遥感影像车辆检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车辆目标影像特征及车辆检测过程进行了探讨;将车辆检测方法分为利用光谱/几何结构特征的基本检测方法和综合运用多种特征的智能化检测方法,并详细叙述了多种车辆检测方法的原理与适用性以及车辆提取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分析发现:结合多特征的机器学习和面向对象的车辆检测方法更适合较复杂环境下的车辆检测。  相似文献   
9.
以端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为硅氢加成反应底物,(Me-Cp) Pt(Me)3为光催化剂,通过紫外光诱导(Me-Cp) Pt(Me)3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制得硅橡胶,并对光催化剂(Me-Cp) Pt(Me)3的浓度、光固化反应条件、紫外光固化动力学以及端乙烯基硅油黏度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MeCp) Pt(Me)3的质量分数为400×10-6时,在5 min内反应转化率接近100%;高黏度的乙烯基硅油有利于反应最终转化率的提高;黏度为5 000 mm2/s的乙烯基硅油体系所制硅橡胶的力学性能较好,其拉伸强度为0. 528 MPa,拉断伸长率达789%(约为500 mm2/s和10 000 mm2/s体系的2~3倍);高黏度乙烯基硅油制得的硅橡胶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硅橡胶热质量损失率10%时的温度从487℃提高至496℃,最终残余质量分数从60%提高至68%。该法能在短时间内制得硅橡胶制品,并可通过增加乙烯基硅油的黏度,有效提高硅橡胶制品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氧烷等为原料,通过水解-缩聚法制得不同结构的巯基MT硅树脂(MT-SH),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黏度、密度、折射率及可见光透过率进行了测试.然后将MT-SH、乙烯基硅油和光引发剂混合均匀后制得UV固化硅树脂,并研究了其光固化动力学、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