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瑞金医院灼伤病房2005年及2007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策略.方法 调查2005年及2007年灼伤病房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比不同时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结果.结果 2007年灼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与2005年相比,创面细菌分布及耐药菌株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上升49.00%,换药周期平均缩短1.54 d,抗菌药物的费用平均每例减少3651.1元(70.67%),住院时间未见延长(P>0.05).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增加创面换药次数,降低了使用抗菌药物等级和费用,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6岁.于2010年11月15日上海特重大火灾事故中被火焰烧伤.火灾现场浓烟弥漫,患者因大声呼救吸入较多浓烟.半小时后脱离火场,被送往附近医院行清创及气管切开术,当晚转至笔者单位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患者较烦躁,体温37.2℃,心率115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7/80 mm Hg(1 mm Hg=0.133 kPa);鼻毛烧焦,咳烟灰样痰,咽后壁水肿,双肺呼吸音清晰.诊断:(1)面部火焰烧伤,总面积1% TBSA,Ⅱ度.(2)中度吸入性损伤.(3)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3.
在动物外科手术教学中,医学生会面临较多的心理困境,从而影响课程的学习效果。我们以调查问卷形式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动物外科手术课程的态度是端正的,但部分人认为课程有难度,有心理压力。另外,医学生对动物和自身的安全有较多顾虑,且其自身心智因素方面也表现出一些问题,易产生消极想法;对今后临床外科手术的学习缺乏信心。所以,在动物外科手术教学中亟需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学教育,以培养心理素质佳的优秀外科医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不同裂解程度的褐藻寡糖对创面细胞和组织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孔隙的透析袋将褐藻寡糖分为分子量分别为<500、500~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10 000~20 000的5个组,通过分子量区分裂解程度,分别命名为实验组1~5。采用0.02%浓度前述褐藻寡糖与人角质形成细胞(Hum an keratinocytes,HaCat)、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评估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检测Caspase 3评估细胞凋亡情况,活性氧类(ROS)试剂盒检测评估氧化应激情况。与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ELISA检测IL-1β、IL-10、TNF-α,评估各组炎症因子释放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胞吞能力。通过微量肉汤法检测各组褐藻寡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建立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海藻酸钠溶液换药...  相似文献   
5.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于20世纪末就被证实对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对其结构特点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在近年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从aFGF的结构特点出发,归纳了其在促进皮肤及黏膜组织创伤愈合作用的相关研究结果,分别阐述了aFGF对皮肤及黏膜组织、烧伤创面、血管损伤、神经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以及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介绍了其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及相对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异同。并提出今后对aFGF的研究应聚焦于探索合理的给药方式及时机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1%磺胺嘧啶银乳膏为对照,观察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将30例受试者共计60处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予以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FDA称三抗软膏)治疗,对照组予以1%磺胺嘧啶银乳膏(SSD)治疗,均每日换药,周期21d。观察用药后7、14、21d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创面菌株清除率、创面愈合率、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本试验共入组30例,无病例脱落,所有数据均纳入统计分析。(1)用药后7、14、21d试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0%、26.7%、2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3.3%、60.0%、50.0%,P<0.05)。(2)用药后7、14、21d试验组菌株清除率分别为39.6%、72.9%、7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2%、34.1%、47.7%,P<0.05)。(3)用药后7、14、21d试验组中革兰阴性杆菌清除率分别为48.1%、85.2%、92.6%,革兰阳性球菌清除率为28.6%、57.1%、61.9%;第14、21天两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用药后7、14、21d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6.6±31.9)%、(66.7±33.6)%、(78.5±27.4)%,对照组为(25.9±26.9)%、(53.6±33.0)%、(66.0±29.7)%;第14、21天两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3.4±1.5)分,对照组为(4.6±1.7)分,P<0.001;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心肝肾功能及听力未见明显损伤。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乳膏对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治疗效果优于磺胺嘧啶银乳膏,局部使用时具有相当的安全性,且革兰阴性杆菌清除效果优于革兰阳性球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内置吸管式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比较,总结一种新型吸盘式NPWT联合植皮应用于车祸所致较大面积撕脱伤的体会。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创伤外科共收治43例较大面积四肢躯干等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其中22例采用新型吸盘式NPWT联合植皮治疗(试验组),21例采用内置吸管式NPWT联合植皮治疗(对照组)。试验组:创面清创处理后,将多个NPWT敷料按创面大小先行拼接排列修剪,贴附于创面并缝合,使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封闭整个创面和敷料,通过N个三通管最后将敷料的硅胶管连接,最后与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连接,调节最佳负压吸引状态保持负压恒定[-80--200 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创面清创处理后,敷料直接顺排后用生物半透膜封闭,然后将半透膜开孔接1-2个外置吸盘,采用间隙负压[-80--160 mmHg(1 mmHg=0.133 kPa)],连接自带电源的负压集液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试验组:管道堵塞需要更换吸盘比例为1例2处,患者因创面原因出现发热1例,血象改变2例,术后植皮成活率100%;植皮愈合时间(8.9±4.5)d。对照组:管道堵塞需要更换三通比例为16例98处,术后2例出现皮片局部感染,患者因创面原因出现发热5例,血象改变6例。植皮成活率90.5%;植皮愈合时间(9.4±5.2)d。两组植皮成活率和植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吸盘式NPWT适用于车祸所致较大面积撕脱伤创面,具有手术简单、不易堵塞、术后维护方便、创面感染机会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深度与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烧伤面积≥25%总体表面积(TBSA)且休克期采用瑞金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入选患者的体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补液量;计算Ⅲ度烧伤创面面积与体表烧伤总面积的比值(Ⅲ度创面比),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实际补液系数(VIWB);分析Ⅲ度创面比与VIWB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并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修正VIWB。结果 166例患者资料入选。与单纯Ⅱ度烧伤患者(n=53)比较,单纯Ⅲ度烧伤患者(n=7)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分别增加了37%和41%(均P<0.05)。Ⅲ度创面比与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均呈显著正相关(R2=0.138,P<0.001;R2=0.108,P<0.00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537x+1.595和y=0.314x+0.775。与相同面积的Ⅱ度烧伤创面比较,Ⅲ度烧伤创面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修正VIWB分别增加了35%和41%;Ⅲ度创面比每提高20%,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修正公式需分别增加0.1和0.06。结论烧伤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烧伤创面深度与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烧伤面积≥25%总体表面积(TBSA)且休克期采用瑞金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入选患者的体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的补液量;计算Ⅲ度烧伤创面面积与体表烧伤总面积的比值(Ⅲ度创面比),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的实际补液系数(VIWB);分析Ⅲ度创面比与VIWB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并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 的修正VIWB。结果 166例患者资料入选。与单纯Ⅱ度烧伤患者(n=53)比较,单纯Ⅲ度烧伤患者(n=7)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 的VIWB分别增加了37%和41%(均P<0.05)。Ⅲ度创面比与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 的VIWB均呈显著正相关(R2=0.138,P<0.001;R2=0.108,P<0.00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537x+1.595和y=0.314x+0.775。与相同面积的Ⅱ度烧伤创面比较,Ⅲ度烧伤创面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的修正VIWB分别增加了35%和41%;Ⅲ度创面比每提高20%,第1个和第2个24 h的VIWB-修正公式需分别增加0.1和0.06。结论 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量与Ⅲ度创面比有关;修正公式适用于不同深度烧伤创面VIWB的换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上海市烧伤医疗资源的分布和特征。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7年5月对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登记在案、可开展烧伤救治的33家医院进行信访和电话访问,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医院基本情况、烧伤专科设置情况、专职医护数量及职称分布、烧伤专科救治硬件设备配备情况以及2016年烧伤临床工作量。 结果33家登记单位中仅19家实际开展烧伤救治,18家分布在浦西,11家设有烧伤专科病区;在11家设有烧伤专科病区的医院中,医护比(112∶213)约等于1∶2,床护医比(350∶213∶112)约等于3∶2∶1。烧伤专职医师职称分布呈倒金字塔型(高级:中级:初级=50∶43∶19),专职护士职称分布呈金字塔型(高级:中级:初级=23∶73∶117),专职医技人员全市仅9人,主要为康复师和呼吸治疗师;烧伤专科设备较为完善,含翻身床45张、小儿大字床18张、悬浮床7张、呼吸机21台、监护仪102台、电动取皮刀16把、轧皮机24台。全年累计门诊总量约13.5万例,急诊总量约2.9万例,年均收治患者约4 800例次,手术量约4 700例次。 结论上海市烧伤救治医疗资源布局相对平衡合理,但部分辖区烧伤救治仍有待加强;烧伤救治专科人才较前略增,但仍存在数量偏少、结构不合理现象;救治任务繁重,仍有待加强烧伤急救网络建设和资源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