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10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未显影的岩下窦途径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F)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CSDAF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未显影的岩下窦插管,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和瘘口。结果5例插管成功并达到完全致密栓塞;2例导管虽插入海绵窦,但海绵窦分隔致导管位置与瘘口不相通,而改行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插管行栓塞治疗。7例病人均治愈,随访5~2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经岩下窦途径栓塞是CSDAF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即使岩下窦未显影,也有相当部分病人可插管和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残障率.方法对14例海绵窦内肿瘤行硬膜下入路切除5例,行硬膜外入路切除9例,比较两种入路的方法及疗效.结果行硬膜下入路者中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4例.行硬膜外入路者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其中1例完全恢复.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及生长特性,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有效提高全切率,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在恶性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侵袭性极强的肿瘤,临床治疗极为困难。目前肿瘤的基因治疗仍存在较多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未能从分子水平阐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因而,筛选恶性胶质瘤差异表达基因及寻找肿瘤相关基因显得尤为必要。基因芯片是最新发展起来的可应用于高效、快速的大规模筛选肿瘤相关基因的技术,将对肿瘤的分子病理分型和临床治疗、预后判断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对基因芯  相似文献   
4.
微矩阵基因芯片筛选喉鳞癌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应用基因微矩阵方法筛选喉鳞癌相关基因。方法:按一步法抽提喉鳞癌和对照喉正常组织的总DNA并纯化mRNA;将4096种人类基因PCR产物用CartesianPixsys7500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对照组织和喉鳞癌组织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cNDA-链做探针,混合后杂交上述基因芯片,经严格洗片后用ScanArray3000扫描仪扫描芯片  相似文献   
5.
基因芯片对PMA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早期反应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用基因芯片研究 PMA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早期反应基因 (imm ediate early response gene,ERG)。方法 :以包含 40 96条人类基因的 DNA芯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受代谢增强剂 PMA(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激活后早期的基因表达谱 ,并从中筛查出 ERG。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受 PMA作用 6 h后 ,17条基因上调 ,11条下调。数据处理聚类分析表明 17条上调基因中多数 (13/ 17)属蛋白质磷酸酶和转录调控因子基因 ,而下调基因中多数 (9/ 11)为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结论 :证明PMA激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早期反应基因主要是转录调控因子和蛋白质磷酸酶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强、涉及到多个相关学科知识,针对年轻医生手术能力培训体系仍在探索和优化中。方法结合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纽约长老会医院的访问学习经历,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手术能力培训体系构想。结果通过积极借鉴相关经验,充分利用各种影像资料和网络资源,加强以局部解剖、手术入路为基础的理论学习,辅以3D打印等最新科技技术,可有效逐步训练年轻专科医师的神经外科手术技能。结论与国际先进接轨,符合现代医学要求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手术能力培训体系有助于提高未来专科培训教育的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因芯片研究与胶质母细胞瘤侵袭性相关的基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与侵袭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功能。方法用含13 939种人类基因的BioStarH140S型芯片,以成人脑及6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总RNA制备的探针杂交芯片;ScanArray4 000扫描芯片荧光信号,提取脑及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及功能研究。结果表达谱芯片筛选出胶质母细胞瘤差异基因198条(1.42%),与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细胞骨架、代谢、蛋白翻译合成、细胞周期蛋白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多类基因密切相关;与侵袭性相关的8条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谱相似,均在胶质母细胞瘤中显著上调,生物信息分析为α-连环素基因、钙粘附素1基因、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1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Ⅲ型胶原基因、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1基因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基因。结论表达谱芯片是高通量筛选胶质瘤相关基因的生物高新技术,侵袭性相关基因为判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指标,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8.
经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5年9月采用经股静脉-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插管,以弹簧圈栓塞治疗CSDAVFs病人9例。结果7例病人导管均成功插入海绵窦,其中6例病人栓塞后完全治愈,另1例病人不全栓塞,但病人突眼、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完全好转。1例病人由于术中眼静脉痉挛导致插管失败,术后症状加重,但2个月后眼部症状完全恢复正常。1例病人由于插管失败,改行眼静脉切开穿刺插管成功栓塞。随访4~51个月,9例病人均未复发。结论对于岩下窦插管困难、面静脉和眼静脉扩张明显而无明显迂曲的CSDAVFs病人采取经面静脉-眼静脉栓塞治疗,其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无功能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功能。方法应用人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HG-U133Plus2.0分别检测4例无功能垂体腺瘤组织(2例促性腺激素腺瘤、2例裸细胞激素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随机选择EDG3基因予以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正常垂体组织相比,促性腺激素腺瘤中上调基因223条,下调基因678条;而裸细胞腺瘤中上调基因156条,下调基因665条;两者共同表达基因中上调基因50条,下调基因136条。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分子结合、凋亡或肿瘤相关、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物质运输等多个生物过程。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垂体腺瘤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双上肢麻木、乏力1年,加重2个月"于2007年7月26日入住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2006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麻木、乏力,以左侧上肢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