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付月霞  李道五  梁丽丽 《河北中医》2003,25(11):863-864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 ,伴有口眼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尽管经过积极的治疗 ,多数患者保住了生命 ,但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心理也受到了重大的伤害。为了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们提倡中风患者的康复应重视心身护理。1 临床护理1 .1 一般护理 ①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联合检测NM23H1和p53在肝细胞癌原发灶,肝内转移灶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癌旁肝组织中,NM23H1表达最高,原发灶较其肝内转移灶表达高。提示NM23H1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低,预后较好;p53在癌旁肝组织中无表达,而在原发灶及肝内转移灶中呈显著高表达。提示p53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在肝原发灶及其肝内转移灶和癌旁肝组织中,NM23H1和p53的表达呈负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体积和肝细胞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提示NM23H1和p5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肝细胞癌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NM23H1和p5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间相互或协同作用,即p53基因突变或失活后:NM23H1基因随之失活,从而导致NM23H1基因对肝细胞癌癌细胞转移抑制负调控作用的表达,可能是肝细胞癌发生肝内转移的重要分子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蕲蛇酶治疗结核性胸膜肥厚临证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发展中国家结核病发病率上升 ,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中 3.5 %为结核性胸膜炎。国外曾有报道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即使联合化疗仍有 5 0 %会发展到局限性包裹积液及胸膜肥厚。以往对局限性包裹积液及胸膜肥厚的治疗多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或其他药物 ,但临床上常可碰到很少胸腔积液或不合并胸腔积液的结核性胸膜肥厚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 ,B超不能定位 ,若循常规仍穿刺注药 ,很容易引起气胸等并发症。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疗这些患者 ,成为临床工作中迫切要求解决的。近 3年中 ,笔者采用蕲蛇酶注射液来治疗此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能否用于预测早产。方法:应用快速免疫法检测218例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中高磷酸化GFBP-1的含量。结果:先兆早产组IGFBP-1的阳性率是62.0%,正常妊娠组IGFBP-1的阳性率是9.1%,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先兆早产IGFBP-1的阳性组发生早产率是83.6%。结论:检测IGFBP-1可以作为预测早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药品分包机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4~6月-2015年4~6月,本院26个病区1200张床的住院患者口服药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手工摆药,观察组采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摆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摆药速度和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摆药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摆药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药品分包机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摆药速度,降低摆药成本,提升摆药准确率,提高摆药工作效率,减少摆药药品损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小儿输液已广泛使用留置针,穿刺部位除常规选择头皮静脉外,手、足部位的静脉也常常被选用。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6d,小儿活泼好动,不会很好合作保护留置针,如何固定好留置针并使患儿更舒适、安全,是儿科护理的一门技巧。我科护士对留置针固定方法不断探讨,不断改进,先后采取了三种方法来固定留置针,改进后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对比三种固定方法,认为采用3M自粘弹性绷带固定是一种安全、舒适、稳固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的BNP水平,探讨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入住本院的6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分析探讨对象。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或超声心动图分为三组:心绞痛组(包括稳定型和不稳定型,n=25),急性心肌梗死组(n=22),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组(n=20)。同时选取非冠心病正常对照组20例。用化学发光法测定BNP水平,对各组病例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各组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所致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与BN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BNP检测为评估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可提供客观参考信息。在心绞痛、AMI、AMI伴HF患者中BNP水平逐渐升高。BN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紧密相关,BNP水平越高,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黏蛋白2(MUC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在乳房外佩吉特病(EMPD)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24例EMPD及10名美容切除术后正常组织上MUC2与CK20的表达。结果 24例EMPD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11例为原位性佩吉特病:Paget细胞局限在上皮内;13例为浸润性佩吉特病:Paget细胞穿破基底膜浸润到真皮及皮下脂肪。11例原位性EMPD细胞质中CK20表达中等强度阳性1例,弱阳性5例,阴性5例;13例浸润性EMPD细胞质中CK20表达强阳性9例,阳性4例;10例正常皮肤细胞质中CK20表达4例弱阳性,6例阴性。11例原位性EMPD细胞质中MUC2表达阳性1例,弱阳性7例,阴性3例;13例浸润性EMPD中MUC2表达强阳性13例;10例正常皮肤中MUC2表达6例弱阳性,4例阴性。浸润性EMPD中MUC2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K20(P<0.05),原位性EMPD中CK20与MUC2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2在浸润性EMPD中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K20的阳性表达,MUC2可能是EMP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可能在EMPD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EMPD中联合检测MUC2和CK20,有助于对EMPD做出更为明确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幼儿卵巢绒癌广泛转移1例孙隆生,刘桂秋,于秋华,张同全,梁丽丽解放军153中心医院肿瘤科(郑州450065)患儿女性,7岁,1992年2月21日以腹部包块入院,前5天出现高热39℃,乏力,精神差,按感冒对症治疗无效。3天前出现下腹部阵发性腹痛,伴恶心...  相似文献   
10.
乳腺巨纤维腺瘤伴鳞状上皮化生及角囊形成一例解放军第153医院病理科梁丽丽患者女,36岁,因左乳腺包块18年渐增大伴疼痛入院。查体:左乳外侧象限可触及一包块,活动,与皮肤无粘连,质稍硬并有轻度压痛。临床以左乳腺癌及纤维瘤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术中行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