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DNA定量分析系统用于非典型鳞状细胞患者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11月在钟祥市计划生育服务站检测出的ASC病例60例,其中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52例,非典型鳞状上皮内病变,不排除高度病变8例,进行DNA定量分析系统检测,并以病检结果为标准,评价DNA定量分析系统筛查ASC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52例ASCUS病例中,进行DNA定量分析系统检测,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90.0%;在8例ASC-H病例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6.7%.结论 DNA定量分析系统筛查ASC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好,能使ASC的病变及处理更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85例CHF病人,其中35例(男性21例,女性 14例,年龄 49 s12a)采用常规疗法(消心痛,速尿,地戈辛)作为对照组,40例(男性 24例,女性 16例,年龄 48 s13a)在中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 50mL于 5%葡萄糖液 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作为治疗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分别为47.5%与31.4%,有效率分别为87.5%与74.3%(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CHF病人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 Pl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按照不同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3组.另选30例健康体健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lGF,采用超离子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分析各组血清PlGF、hs-CRP水平及PIGF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PlGF、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06±4.05)vs(9.67±2.55)ng/L,P<0.01;(5.50±2.78)vs(3.54±1.01) mg/L,P<0.01].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其血清PlGF、hs-CRP水平呈升高趋势,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lGF峰值水平与hs-CRP峰值水平呈正相关(r =0.816,P<0.01).结论 PlGF、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PlGF、hs-CRP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霉素软膏联合钝针扣眼穿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联合红霉素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及皮肤瘙痒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及皮肤瘙痒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霉素软膏应用在钝针扣眼穿刺中,能降低去痂时的疼痛,减少穿刺点的渗血,减轻皮肤的瘙痒.  相似文献   
5.
直肠类癌内镜诊断及治疗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直肠类癌的诊断率及其内镜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6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内镜下表现,对瘤体直径小于2.0 cm的16例直肠类癌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共诊断直肠类癌46例,内镜下治疗16例,术中或术后即刻出血2例,迟发性出血1例,术中穿孔1例,均经内镜治疗及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无患者死亡.1例肿瘤切除不完全,转外科追加手术治疗.1例术后3 mo随访时见复发,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直肠类癌可通过内镜下钳取组织行病理检查或全瘤切除后活检而确诊,内镜治疗对于直径小于1.0 cm的直肠类癌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按照不同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3组。另选30例健康体健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lGF,采用超离子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分析各组血清PlGF、hs-CRP水平及PlGF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PlGF、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06±4.05)vs(9.67±2.55)ng/L,P<0.01;(5.50±2.78)vs(3.54±1.01)mg/L,P<0.01〕。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其血清PlGF、hs-CRP水平呈升高趋势,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lGF峰值水平与hs-CRP峰值水平呈正相关(r=0.816,P<0.01)。结论 PlGF、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PlGF、hs-CRP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室心尖部短轴收缩期钟向旋转与左、右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病例行2-D超声心动图心尖部短轴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23例左冠状动脉病变者心尖部短轴收缩期有明显逆钟向旋转22例(22/23,95.65%)。(2)7例右冠状动脉病变者心尖部短轴有顺钟向旋转5例(5/7,71.43%)。结论左室心尖部短轴收缩期逆、顺钟向旋转与左、右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良好,对冠心病的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产西罗莫司洗脱冠状动脉内支架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晶  王歆月  郭丽娟  郑群 《河北医药》2007,29(12):1320-1321
目的 观察国产西罗莫司洗脱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疗效以及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并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我院2004年9月至2007年3月,共计22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其中接受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EXCEL,山东吉威公司)组120例, 进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Cypher,美国强生公司)组106例.2组基础情况及冠脉造影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EXCEL组9.5%;Cypher组8.7%.再狭窄发生率:EXCEL组10.9%;Cypher组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住院费用,EXCEL组明显低于Cypher组.结论 EXCEL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经济,其6个月临床疗效与Cypher相似.  相似文献   
9.
背景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近年研究较多的心肌缺血生化检测指标,而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二者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分析血清IMA、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1月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57例,根据心肌缺血程度分为稳定型心绞痛48例(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177例(B组),急性心肌梗死132例(C组);另选取同期在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体检健康者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清IMA、Hcy、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MA、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IL-6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4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血清IMA、Hcy、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A组,C组患者血清IMA、Hcy、CRP、IL-6水平高于B组(P0.05)。(2)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MA〔OR=2.507,95%CI(1.054,5.961)〕、Hcy〔OR=2.136,95%CI(1.067,4.275)〕、CRP〔OR=4.150,95%CI(1.006,17.117)〕、IL-6〔OR=2.573,95%CI(1.103,6.000)〕水平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M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r=0.558)、IL-6(r=0.609)水平呈正相关,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r=0.447)、IL-6(r=0.518)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MA、Hcy水平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因素并与其炎性反应有关,二者均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慧晶 《河北医药》2008,30(8):1220-1221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目前发达国家的首位死亡原因.在我国其发病率迅速增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已知的高血脂、吸烟、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和缺乏运动等之外,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同样的重要作用[1.2].已有研究证明,血清中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protein,CRP)的浓度增加与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度呈正相关[3].此外,hs-CRP的有关研究还显示了其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来发生心血管病的预报作用[4].现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