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作动脉、静脉穿刺术,多次穿刺给血管造成挫伤,较易形成瘢痕硬结[1],给病人带来痛苦,也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增加了病人的恐惧感。我科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26例患者局部用药,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4~2006年在我科进行维持性血液  相似文献   
2.
引起维持性透析尿毒症患者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透析器残血。为了减少尿毒症患者丢失血液的量,在每次对尿毒症患者进行透析结束时尽量把体外循环的血液输入体内,减少透析器中的残血量对减少尿毒症患者丢失血液的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合适的抗凝治疗、加大血流量等是减少透析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病的替代疗法,主要起到维持肾脏功能、延长生命的作用。由于透析病人需要长期依靠这种固定的治疗方法.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进水量的摄入.以及正常的生活要求都要受到控制。此外,来自社会、家庭及医疗费用带来的巨大压力.让他们在心理上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抑郁、焦虑、自卑等抑制情感的表现,这种异常情绪表现不仅对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威胁,而且还会影响透析治疗效果。因此.对透析患者就要懂得如何运用语言交流技巧,来安尉和鼓励病人,使透析患者减轻痛苦和焦虑,消除心理障碍.从精神压力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4.
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是紧急情况下临时建立血管通路的一种方法.直接动脉穿刺对血管损伤大,增加病人痛苦,加重病人心理压力,为了更好地做好直接动静脉穿刺,尽可能的减少病人痛苦,我科近5年来对212例次行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的病人进行护理观察,依据不同的血管条件进行了临床观察护理,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当临床急诊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穿刺成功率大于静脉穿刺时,行动脉-动脉穿刺血液透析同样为一种快捷建立血液通路的好方法。其血液透析效果良好,病人无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焦点管理循环(FOCUS-PDCA)(发现、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和执行)程序,提高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术(SPECT)图像质量合格率。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10月456例患者SPECT图像资料作对照组,其中男性209例,女性247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3.5岁;肺癌343例,乳腺癌56例,前列腺癌34例,胃癌、肝癌及心脏、肾脏疾病等23例。选择2016年3月至5月改进后582例患者SPECT图像资料为试验组,其中男性235例,女性347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54.7岁;肺癌363例,乳腺癌117例,前列腺癌56例,胃癌、肝癌及心脏、肾脏疾病等46例。分析对照组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采用FOCUS-PDCA程序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后情况。结果 2016年应用FOCUS-PDCA程序持续改进后,试验组图像的不合格率降低为5.67%(33/582),与2015年对照组[13.82%(63/456)]比较,不合格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P0.05)。结论应用FOCUS-PDCA程序可以有效改进SPECT检查中各环节操作、流程,有利于SPECT图像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刘杨保   《中国医学工程》2011,(9):106-10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例尿毒症并伴有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之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2周的观察,20例患者瘙痒症状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的7例患者增加疗程后提高至显效。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以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治疗的同时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增加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宣教和睡眠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的睡眠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和自我概念等自护能力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确保有效的治疗,还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 I治疗前患者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方法:搜集2018年7月~2019年10月我科收治的192例DTC术后患者资料,接受131 I治疗患者为观察组,DTC术后不需131 I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TAI评分分别为40.67±10.18和37.26±10.6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14.47±16.08和122.58±14.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以及精力的评分相似(均P>0.05),而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DTC术后131 I治疗前患者焦虑程度增加,生活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UniQ ICTP定量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对2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血清ICTP测定,并与SPECT核素骨显像比较.术后每6个月~12个月对骨转移患者、非骨转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定量测定ICTP,观察骨转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 乳腺癌术后SPECT骨转移率为19.4% (48/252);正常对照组、SPECT阴性组(非骨转移组)和SPECT阳性组(骨转移组)的ICTP分别为3.5±1.4μg/L、4.4±1.9μg/L和7.8±2.6μg/L.ICTP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43,P<0.01;t=9.188,P<0.01).31例广泛骨转移与17例单发骨转移ICTP分别为9.5±3.5μg/L和5.1±2.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7,P<0.01).血清ICTP水平与骨转移数目多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df =48-2=46,x=0.362,P<0.01).结论 核素骨显像联合ICTP在早期诊断乳腺癌骨转移方面可以相互补充,核素骨显像在及时发现骨转移上的优势以及与ICTP在及时观察骨质破坏程度上的优势互补,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危险度分层、判断疗效以及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