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超大剂量甲泼尼龙(M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超大剂量MP能否提高疗效.方法 构建EAE大鼠模型,分为超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予以尾静脉注射MP 100 mg/kg、25 mg/kg、等体积生理盐水;另取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连续给药5 d,处死大鼠,采血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取脑、脊髓组织行HE染色及髓鞘染色.对临床评分、炎性病灶计数、髓鞘脱失评分、细胞因子含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超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大鼠经MP治疗前后临床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炎性病灶数、髓鞘脱失评分及血浆IL-2、TNF-α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低.而超大剂量、小剂量组间在临床评分、炎性病灶数、髓鞘脱失评分、细胞因子含量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两种剂量MP均能缓解EAE症状,改善病情,但临床疗效并不与剂量呈依赖性,在一定的有效剂量范围内,超大剂量MP并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构建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S斑块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兔白介素-6(IL-6)、兔白介素-10(IL-10)和兔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ATRA的抗AS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34只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他汀组、ATRA组.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实验4周后他汀组予辛伐他汀2 mg/(kg·d)灌胃给药,ATRA组予ATRA 20 mg/d灌胃给药.12周末处死动物,取颈动脉组织观察AS斑块形态及炎症反应情况,并测定血清中血脂、TGF-β、IL-6、IL-10、IL-17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颈动脉可见AS斑块形成,内膜断裂.他汀组及ATRA组内皮细胞形态和内膜尚完整.血清中TGF-β1和IL-10水平结果,ATRA组分别为(3 059.49±599.75) ng/L和(46.83±4.56) ng/L,他汀组分别为(2 709.48±601.44)ng/L和(43.13±4.07)ng/L,均比模型组的(2 039.16±638.07) ng/L和(36.39±7.34) ng/L显著增高(P<0.05).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结果,ATRA组分别为(64.92±6.64) ng/L和(1 474.88± 140.55) ng/L,他汀组分别为(69.54±8.84) ng/L和(1 518.58± 136.69) ng/L,均比模型组的(110.00±7.26) ng/L和(2 002.66± 195.57) ng/L显著降低(P<0.05).结论 ATRA具有抗AS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TRA的炎症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视频课堂播放联合课后微信平台共享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将《神经病学》教学任务中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及诊疗录制成微小视频,将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的22个班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常规模式教学和常规模式结合微视频课堂播放联合课后微信平台共享教学模式,通过理论考试、病案分析、文献检索能力及问卷调查方式综合评估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小考试及典型病案分析成绩的及格率、优秀率及平均分均提高(P<0.05)。试验组最终考试的及格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最终考试的优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分更高(P<0.05)。结论微视频课堂播放联合课后微信平台共享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酌情给予美多芭、盐酸苯海索、金刚烷胺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分2次口服,共治疗6周。每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Hoehn-Yahr分级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结果 治疗2、4、6周末,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和UPDRS Ⅲ评分逐渐降低;治疗4、6周末,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和UPDRS Ⅲ评分均较入组前显著降低(P<0.05)。各时点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末,治疗组患者UPDRS Ⅲ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具有良好的抗PD作用,或能加速美多芭的抗PD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ICA)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对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影响,并探讨ICA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C57BL/6小鼠EAE模型,并将其分为3组,每组 6只。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3?ml/d灌胃;ICA组:予以ICA 300?mg/(kg·d)灌胃;ICA+H89组:予以ICA 300?mg/(kg·d)灌胃并予以蛋白激酶A(PKA)特异性阻断剂H89 5?mg/(kg·d)腹腔注射;另取6只未经模型复制的C57BL/6小鼠同等条件下饲养作为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3?ml/d灌胃。EAE小鼠在发病达高峰时开始给药,1次/d,连续给药5?d。每日进行神经损害评分,至给药结束后次日。给药结束后次日进行神经损害评分后处死小鼠,立即采集脊髓颈膨大部分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检测CREB的表达。结果 ICA组小鼠神经损害表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CA+H89组小鼠及模型对照组小鼠神经损害评分均无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脊髓组织中CREB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ICA组治疗后CREB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组CREB的表达升高。但同时给予ICA与H89治疗的小鼠并不能提高脊髓组织中CREB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可能是通过PKA途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中CREB的表达,从而发挥对EAE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肝豆汤加减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性。方法:选取广东药科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86 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3 例。 其中观察组给予肝豆汤加减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 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与尿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BBS 评分与尿酮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 共发生 6 例(13.95 %)低于对照组的 13 例(30.2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肝豆汤加减联合二巯 基丙磺酸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具有明显的改善神经功能、改善肝功能、提高驱铜疗效作用,并可有效防止单独西药驱铜治 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7.
刁胜朋 《医学综述》2012,18(7):1048-1051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当患者出现失代偿性肝硬化及出现暴发性肝衰竭经各种保守治疗病情难以改善时,可以进行肝移植。患者进行肝移植时需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并予以相关评估,确保需要进行肝移植的WD患者能够及时肝移植。现从手术时机的把握、方式的抉择、效果等方面综述近年来WD肝移植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GLA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SHS)近、远期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Ⅰ期S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疗法,每日1次。治疗组采用PGLA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疗法,埋线治疗每5 d进行1次。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 33%(22/30)、56. 67%(17/30),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 33%(28/30)、86. 67%(26/3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Fugl-Meyer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 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PGLA穴位埋线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后Ⅰ期SHS近、远期疗效方面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探索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TRA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两组给予高脂饲料,共饲养12周。饲养4周后,ATRA组ig 5 mg/kg的ATRA,模型组和对照组ig等量溶剂,每天1次,至12周末处死各组动物。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管壁结构;提取组织RNA,qRT-PCR法测定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可见典型的AS斑块,可见薄层的纤维帽及大的脂质核心,以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内弹力纤维膜断裂;ATRA组内皮细胞形态基本完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TGF-β1和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MMP-2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TRA组的TGF-β1和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MMP-2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ATRA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Wilson病(WD)患病同胞进行ATP7B基因外显子测序,分析其突变的特点并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WD患病同胞的临床资料,并留取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7个家系中7对同胞,共14例WD患者均检出致病突变,发现8种致病突变,包括5种错义突变,1种剪接位点突变,1种移码突变以及1种无义突变,其中,c.3851_3876del为新突变。7个家系同胞之间均为相同的基因突变形式,但同胞间临床分型不全相同,先证者临床症状多较其同胞明显,3个家系中表现为弟妹先发病。先证者与其同胞间血清铜及铜蓝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WD患病同胞间基因突变形式一样,但临床分型、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发病时间可不同,WD的临床表型除了与基因突变形式有关外,还可能与其他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