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树移植须对根部、树冠及定植地的土壤进行必要的处理。在移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操作谨慎,确保土球和树皮完好无损,其次是合理的修剪和定植后必要的养护。定植后须进行经常性的养护工作,并对定植后出现的问题分别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进行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探索不同绿色生态技术模式下番茄生长情况,筛选适宜于番茄种植的最佳模式。设置4种种植技术模式:“三零”种植技术(T1);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T2);蚯蚓生物垄侧套种套养技术(T3);蚯蚓生物垄上套种套养技术(T4);以常规栽培作为对照(CK),比较不同蔬菜绿色生态技术模式对番茄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番茄总产量较CK显著提高24.86%;果实总糖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土壤全磷含量与T3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糖酸比较CK、T2、T3分别显著提高12.52%、13.68%、17.12%;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CK、T2、T3、T4显著提高7.97%、65.56%、59.53%、29.57%;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T2、T3、T4分别显著提高4.59%、17.14%、19.19%、22.02%;其土壤重金属砷、镉含量最低。综合判定,T1种植效果最佳,可以作为设施番茄最佳种植模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不施镁肥为对照(CK),设置15、30、45、60 kg·hm-2 4个镁肥处理(分别记作Mg-1、Mg-2、Mg-3和Mg-4),研究施用镁肥对番茄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及钾、钙、镁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期为设施条件下蔬菜养分综合调控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Mg-2处理株高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其较CK低12.75%,但叶面积较大;叶片生物量中Mg-2最大,其较CK和Mg-4平均增加54.67%。2)Mg-1、Mg-2处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较CK分别平均增高30.85%、29.58%,各处理胞间CO2浓度较CK平均增高52.09%;Mg-1、Mg-2、Mg-3处理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差异。但Mg-1处理显著高于CK和Mg-4处理,丙二醛(MDA)与之相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施镁量增加逐渐增强。3)番茄整株镁、钾、钙养分吸收量相比,Mg-1、Mg-2、Mg-3均高于CK和Mg-4处理,但三者间并无显著差异,番茄叶片镁、钾间和钾、钙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石灰性土壤施用镁肥能够促进番茄生长、光合参数...  相似文献   
4.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番茄为供试作物,以不施钾肥为对照(CK),设置5个钾肥施用量T1(150kg/hm~2)、T2(300 kg/hm~2)、T3(450 kg/hm~2)、T4(600 kg/hm~2)、T5(750 kg/hm~2),研究钾肥用量对番茄生长及钙、镁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此研究将为设施条件下蔬菜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番茄健康根尖数量显著增加,根系总面积、不同级别分枝数有增加趋势;2)施用钾肥后番茄在苗期株高较CK增加15.8%,根、茎、叶生物量显著增加,其中T5处理根、茎、叶生物量分别较CK增加56.8%、27.1%和33.2%;3)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T5较CK提高了15.11%;4)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根、茎、叶各器官中钾、镁浓度显著增加,但果实中钾、镁浓度显著降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根、茎、叶、果实各器官中钙浓度均显著降低。由此可见,施钾能够显著提高番茄生物量及产量,能够增加番茄营养器官对钾、镁的吸收,但施钾显著抑制了番茄对钙的吸收及钾、钙、镁向果实的转运。  相似文献   
5.
介绍柿树的基本特性及历史发展概况,总结菏泽古柿树现状,提出保护古柿树的重要意义,针对菏泽古柿树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古柿树保护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园林文化作为城市文明的载体,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赵园位于物产丰富的苏州常熟,是常熟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对常熟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结合古籍资料与实地调研,从曾赵园相地与布局研究入手,围绕山石、水体、建筑、植物4个主要造园要素,展开对曾赵园造园方法的研究,以期为常熟园林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地调查法、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柃属蜜源植物种群空间分市格局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戴云山柃属蜜源植物种群呈集群分布,海拔、坡向、破位、坡度等环境因子对种群分布和聚集程度存在不同影响;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聚集度逐渐增强;阴坡与半阴坡的柃属种群聚集度较强;随着坡度增加,(?)属种群聚集度总体呈降低趋势。DCCA分析,表明海拔与坡位对保护区柃属蜜源植物群落分布起到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历史街区保护的现状发现,只停留于保护物质性建成环境的历史街区已呈现出多种弊端,正逐渐失去原真性。历史街区的保护更应重在维护原有生活状态与社区传统,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研究提出,在"保护为主、抢修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下,历史街区的保护要从"生活性"入手,发展居民共同参与、教学基地共建、适当发展旅游3种模式,通过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来提升地区经济活力,达到对社会人文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及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真正关怀,使历史街区真正回归到生活的真实性中去。  相似文献   
9.
马建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16-18017,18101
指出面对中国城市出现的危机,景观设计必须注重景观的人文表达,将具有本土化特点的自然景观与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人文景观相结合。以人文精神为切入点,通过对常熟市宝岩生态观光园景观设计的实例分析,从景观设计中人文化的表达思路和表达方式2方面阐述了景观设计的人文环境营造,强调景观人文化的表达思路在于主题明确、贯穿始终,特点突出、相互衔接,本土人文、自然生长,活动丰富、情景互动;而表达方式上则应尊重自然、融合环境,传承历史、聆听故事,引入活动、体验生活。以期使景观成为完美理念和自然景象的化合物,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设计符号应用于纪念性景观中,可以唤起观者的记忆,触动观者的情感,提升环境空间的可理解性,是对纪念景观中文脉传承和记忆故事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以纪念性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为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层次,分析设计符号在纪念性公园景观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