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2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6%阿维·氯苯酰SC(悬浮剂)为对照、清水为空白对照,研究了10%甲维·茚虫威SC、3%甲维盐WG(水分散粒剂)、15%多杀·茚虫威SC、30%氟铃·茚虫威SC、20%四唑虫酰胺SC 5种药剂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均有防治效果,药后3 d,以10%甲维·茚虫威SC、3%甲维盐WG、15%多杀·茚虫威SC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2.94%、72.31%、65.08%;药后7 d,3%甲维盐WG、10%甲维·茚虫威SC、30%氟铃脲·茚虫威SC、15%多杀·茚虫威SC防治效果分别为91.49%、88.03%、70.25%、66.01%;药后14 d,除本地常用农药6%阿维·氯苯酰SC之外,其他几种农药保叶效果都在70%以上。综上,6种农药均可用于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建议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3.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农业提质增效的目标,自2015年以来,大冶市积极探索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预报、统防统治、科学施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4.
不同除草剂配方对直播稻田抗性杂草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大冶市稗草、千金、狼巴草等稻田常见杂草因长期超量使用化学除草药剂而产生抗药性的问题,本文设置了5个药剂配方处理,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其对抗性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10%噁唑酰草胺·氰氟乳油3 000 mL/hm~2+10%双草醚悬浮剂600 mL/hm~2、10%氰氟草酯油悬浮剂900 mL/hm~2+10%双草醚悬浮剂600 mL/hm~2、10%噁唑酰草胺乳油1 050 mL/hm~2+10%双草醚悬浮剂600 mL/hm~2+10%氰氟草酯乳油900 mL/hm~2等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配方,在水稻三叶一心期施药,药后保持浅水层5 d以上,防除直播稻田稗草、千金以及主要阔叶杂草的效果显著,对作物、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真实了解对不同防治方法三化螟螟害率的差异,2008年在陈贵镇堰畈村王监大畈王国安责任田进行防治技术对比试验,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大冶地区一年发生5代,种类以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为主,灰飞虱为辅.常年第三(1)代白背飞虱、褐飞虱主峰迁入在5月~6月,以迁入量和种群比例决定当年的发生程度;第四(2)代稻飞虱发生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以白背飞虱为优势种群,常造成迟熟早稻穿顶、枯秆;第五(3)代稻飞虱发生期正值高温季节,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褐飞虱种群数量逐步上升,进入8月上旬以后,如盛夏不热,阵雨较多,田间短翅型成虫比例高,褐飞虱迅速繁殖成为优势种群;9月上、中旬,第六(4)代褐飞虱常在中稻田造成为害,出现中稻、一季晚稻大面积穿顶倒伏;第七(5)代褐飞虱发生情况较复杂,大多年份晚秋气温较高,有利本地虫源大量繁殖,加上北方中稻收割后大量褐飞虱向南回迁,遇适合气候条件大量成虫降落我市继续为害,常造成双季晚稻、迟熟一季晚稻大面积倒伏.  相似文献   
7.
药肥混合液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是影响我市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近年,随着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种植大户大量种植感病品种,我市赤霉病和白粉病大发生频率增高,小麦赤霉病继2012年大发生后,2014年又一次大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应用喷施杀菌剂、杀虫剂和微肥混合液,  相似文献   
8.
随着病虫害预报技术的发展,分区域精细化预报成为可能,运用Mapinfo、Arcgis等软件的强大功能为病虫害数字化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从技术应用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数字化地图及分区域病虫害预报的制作方法,具有实用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小麦赤霉病2012年在大冶市的发生现状和流行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未改性氧化铝以及通过化学改性处理所生成的钙涂层氧化铝和镁涂层氧化铝的除氟与再生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XRD显示三中颗粒均为吸附性能良好的γ型氧化铝。SEM显示改性前后氧化铝表面孔隙数量大小与结晶形状各不相同。静态吸附试验表明,改性后氧化铝吸附量及再生性能皆优于未改性活性氧化铝。不同再生剂再生效果差异较大,采用0.25mol/L氢氧化钠溶液再生效果最好。并且钙涂层氧化铝多次再生衰减率最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