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鲁东南沿海地区夏玉米肥料利用率,探究不同一次性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区域施肥指标体系和施肥配方,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方案,在日照市岚山区开展了夏玉米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条件下夏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22.8%、19.0%、36.1%;与传统习惯施肥相比,通过应用配方施肥、施用控释肥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均可明显地提高夏玉米生物产量,其中有机肥替代10%化肥的施肥方案可同时实现化肥减量和夏玉米生物产量提高,是本试验条件下最优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
对2008-2017年日照市耕地质量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稳中有升,结合频率分布情况来看,2008-2017年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10,15] g/kg区间比例增加,小于10 g/kg的比例减少;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变化趋势类似,2008年以来呈逐渐上升趋势,2017年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0.5 mg/kg、127.7 mg/kg,各区县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东港区含量最高,五莲县含量最低;土壤全氮总体变化不大,小于0.75 g/kg区间监测点百分比近两年明显上升,(0.75,1.00] g/kg区间监测点百分比下降。总体来看,日照市耕地质量缓慢提高,总体趋势向好,但从土壤pH变化趋势来看,全市的土壤一直处于偏酸状态,从2015年到2017年全市土壤pH小幅快速下降。在接下来的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土壤pH的监控,逐步改变土壤pH偏酸的趋势,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市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公益林雨雪冰冻灾情评估及恢复重建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省公益林小班进行灾情调查.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导致浙江省200万hm2公益林中的78.15万hm2受灾,其中重度以上(受损木比重≥30%)受灾面积达23.33万hm2,受灾区位以水系源头、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区位非常重要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地区为主.经初步测算,本次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08亿元,生物总量减少1 172.61万t,未来10年累计各项生态损失942.71亿元.提出开展雨雪冰冻灾害对区域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评估、受灾公益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及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鲁东南丘陵区夏玉米肥料利用率,进一步完善施肥配方,在日照市五莲县典型丘陵区设置夏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可明显地提高鲁东南丘陵区夏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8.5%、17.2%、46.6%.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工作状况及其建设成效的总结分析,指出了当前浙江省生态补偿标准低、群众认识还不到位、经营采伐难度大、管理机构及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提高林分质量、建立生态公益林管理法律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行业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施肥工艺的改进下,农作物生产不断呈现出规模化和高产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以小麦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和具体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以希冀给予广大小麦种植工作者一些可行的帮助和指导,进而促进我国小麦产量的提高,并为解决我国人民温饱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日照市自2006年开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经过15年的发展,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大配方发展到26个,施肥配方覆盖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部分果茶菜品种,年度配方肥应用面积达到260万亩次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日照市的农业发展和化肥减量,据统计数字显示,全市的农...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AM)真菌能诱导植物合成一些信号物质,如茉莉酸(JA)、水杨酸(SA)、一氧化氮(NO)、H2O2等,这些信号在AM真菌与植物识别、共生体建立和激活植物防御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9.
采取连作20 a的种植嫁接西瓜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分别种植芹菜、大葱、大蒜、西瓜.定期测定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评估不同蔬菜作物轮作对嫁接西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大葱处理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最高,轮作芹菜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高,轮作大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连作西瓜的对照各种土壤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轮作其他作物的处理;种植芹菜的处理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AM真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连作西瓜处理.表明蔬菜轮作对修复嫁接西瓜连作土壤、改善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AM菌剂为试材,研究了西瓜单作体系、西瓜与辣椒间作体系和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保护地连作西瓜生长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探索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新途径。结果表明:间作、接种AM真菌及间作+接种AM真菌均可提高西瓜植株的株高、地上部鲜重、茎粗、最大单叶面积和单瓜重,西瓜植株根和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明显提高,以间作+接种AM真菌的效果最好;间作和接种AM真菌能促进连作土壤中西瓜的生长,提高防御酶活性,有效缓解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