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球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性原虫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病率高,且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察黑翅土白蚁工蚁的觅食行为,进行了黑翅土白蚁对5种材料(姬松茸、木屑、菌草草粉、菌草姬松茸培养料、木屑姬松茸培养料)的取食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木屑和菌草草粉的被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材料,而姬松茸被食率为0;木屑与菌草草粉的泥被面积和泥被覆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材料。这都表明姬松茸菌丝及其子实体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抑制黑翅土白蚁取食,黑翅土白蚁为害姬松茸主要是对其栽培料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菌草与莲子壳、莲子蓬等废弃物为混合原料栽培平菇的效果,为提高莲子壳和莲子蓬等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新思路.[方法]设4个以菌草、莲子壳和莲子蓬等为主要原料的平菇栽培配方,以木屑原料为对照(CK)(配方①为CK,配方②为38.0%巨菌草+39.0%莲子壳+20.0%麸皮+3.0%石灰,配方③为38.0%五节芒+39.0%莲子蓬+20.0%麸皮+3.0%石灰,配方④为38.0%五节芒+20.0%莲子壳+19.0%莲子蓬+20.0%麸皮+3.0%石灰,配方⑤为39.0%莲子壳+38.0%莲子蓬+20.0%麸皮+3.0%石灰),开展平菇栽培试验,比较分析各配方栽培平菇的菌丝长速、满袋时间、长势、形态及鲜(干)菇产量、生物学效率、产投比和主要营养成分.[结果]以配方②和配方④为原料栽培的平菇菌丝长势旺盛,前两潮鲜菇平均产量分别为360.2和372.4 g/袋,生物学效率分别为85.6%和84.7%,产投比分别为1.69和1.76,均优于以CK、配方③和配方⑤为原料栽培的平菇.配方②和配方④栽培平菇子实体的蛋白含量分别为21.50和20.40 g/100 gDW,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6.90和16.65 g/100 gDW,粗纤维含量分别为5.10和6.10 g/100 gDW,粗灰分含量分别为4.9和4.6 g/100 gDW,粗脂肪酸含量均为1.80 g/100 gDW;微量元素中Mg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1010.0和999.0 mg/kg;重金属含量均在绿色食品食用菌卫生指标范围内.[结论]利用莲子壳和莲子蓬为原料栽培平菇具有可行性,含巨菌草(五节芒)和莲子废弃物的培养料更有利于提高平菇产投比及生产效益.其中,以38.0%巨菌草+39.0%莲子壳+20.0%麸皮+3.0%石灰和38.0%五节芒+20.0%莲子壳+19.0%莲子蓬+20.0%麸皮+3.0%石灰为原料栽培平菇效果较佳,其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和粗纤维含量均较高,脂肪含量低,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符合食用安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5种菌草的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莱竹、芦竹、巨菌草、象草、稗草等5种菌草的抗寒能力,分别以3,0,-5,-10,-15,-20℃等不同的温度处理,模拟低温胁迫,测定电解质渗透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及恢复试验后的死亡率,结果表明,莱竹、芦竹、巨菌草、象草、稗草等5种菌草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12.05,-21.28,0.69,0.18,-1.98℃;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各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5种菌草抗寒能力强弱为芦竹>莱竹>稗草>象草>巨菌草,该结果与恢复试验一致。  相似文献   
5.
山楂叶·果和籽提取液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05-17006
[目的]研究山楂叶、果和籽提取液及其与BHT协同的抗氧化能力,为天然抗氧化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70%乙醇提取山楂叶、果和籽中的黄酮类物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山楂叶、果和籽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911、0.752、0.267 mg/ml,总黄酮含量高其抗氧化能力也高,山楂叶、果和籽提取液抗氧化能力高于同浓度的BHT,与同浓度BHT配合使用抗氧化能力表现正协同性。[结论]山楂叶、果和籽提取液均可作为一种抗氧化食品添加剂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2进行了表面接枝改性,并探讨了改性材料对阿维菌素的吸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表面改性纳米SiO2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2粒子经KH-570进行表面改性后,其分散性得以改善,对阿维菌素的包封率比改性前的大幅提高,提高率最高达92.6%。用KH-570改性的纳米SiO2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生物农药载体。  相似文献   
7.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正在促使作物栽培从凭借经验向借助产量程序设计的过渡. 在我国,在水稻栽培上较早地开始了产量程序设计研究(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等,1982;庄郁华等,1982).在大豆栽培上,吴永德(1982、1984)、丁希泉等(1984)、张瑞忠等(1984)、徐中儒等(1985)、宋贵庆(1985)、贺振昌等(1986)都为一个地区或一个  相似文献   
8.
从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分别为滇源街道的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概述、关于滇源街道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的工作开展情况、滇源街道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的效益分析、关于滇源街道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的建议,最终呈现出关于滇源街道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的成功典范,以供农业领域的相关人员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醇法提取牛蒡根绿原酸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甲醇浓度、温度、时间、pH值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绿原酸提取率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牛蒡根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40%、温度60℃、时间1.5 h、pH 4.0,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为0.539%。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莱竹、芦竹、巨菌草、象草、稗草等5种菌草苗期的抗盐能力,分别以0(CK)、50、100、150、200、250 mmol.L-1NaCl处理模拟盐胁迫,测定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及恢复试验后植株的死亡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5种菌草植株的死亡率、细胞膜透性呈升高的趋势;稗草、巨菌草、象草的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MD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莱竹、芦竹的SOD、POD、CAT活性,MDA含量呈升高的趋势;稗草、莱竹、象草、巨菌草、芦竹的半致死NaCl胁迫浓度分别为132.6、129.8、105.9、114.9、164.1 mmol.L-1,其生理指标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58、0.43、0.94、0.06、0.02,5种菌草抗盐能力的强弱为:芦竹>稗草>莱竹>巨菌草>象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