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培贤  杨炯 《种子世界》2005,(10):16-17
2004年8月31日,《宝鸡日报》以“瞎瞎种子长出糠心萝卜”为题,对宝鸡市太白县嘴头镇蔬菜种植户李某种植的萝卜未熟抽薹导致糠心一事进行了报道。2004年5月.种植户李某从太白县一种子经销部购买种子,在6月1~7日之间种植箩卜hm^2,其中种植“特新白玉存”品种1.7hm^2,种植“春夏”、“汉城白玉”等品种0.3hm^2。  相似文献   
2.
“早丰”番茄是我地栽培的主要品种,并在长江流域推广,深受生产者欢迎。我们从1985年起采用塑料中棚覆盖方法配制杂交种子,连续3年平均亩产种子8.4公斤:较露地亩产5.1公斤增产64.7%,最高亩产达15.7公斤。亩产值1700元以上。一、优点及高产原因 1、中棚制种有以下优点: ①稳产中棚制种受天雨及病害影响小,产种量稳定。多雨及病害流行年份,露地及小棚制种产  相似文献   
3.
影响西葫芦杂交制种产量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西葫芦杂交制种中瓜位、瓜数、授粉技术、瓜龄和后熟等因素对杂交座果率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每株留1个种瓜,且在第2或第3雌花位留种瓜座果率高,产种量大,用多个雄花的混合花粉在开花后6h以内人工辅助授粉能显著地提高种子产量,延长种瓜瓜龄和采用后熟天数能增加种子百粒重进而提高产种量。  相似文献   
4.
新品种展示是加快新品种推广的有效途径。多主体联合的新品种展示模式效果显著。应加快新品种分级展示体系建设,加强展示品种选择、展示人员培训和展示结果宣传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授粉技术对西葫芦杂交一代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授粉技术对西葫芦杂交一代种子产量的影响朱培贤,李天奇,姚徐生(陕西省宝鸡市种子管理站721006)近年来,在早熟覆盖栽培中,西葫芦杂交种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对种子的需求也愈来愈大。但是在杂交种子生产中,常因授粉不良造成种瓜内种子数量少,制种产量低。陈世...  相似文献   
6.
以花叶西葫芦为母本,黑龙江小白皮为父本配制杂交一代种子,观察不同雌花位种瓜对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雌花位种瓜种子产量,千粒重最大。在人工授粉条件下,其单瓜种子粒数分别较第1、第3雌花位种瓜增加114.4粒、43粒;其单瓜种子重量亦分别增加56.9%和17.0%。  相似文献   
7.
朱培贤 《种子科技》2009,27(11):5-7,12
文章针对农作物品种推广中存在的主体多元化和品种多乱等问题,以小麦和玉米为重点。概括了品种展示的概念,分析了品种展示的特点及其所起的作用,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品种展示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葫芦花粉生活力及其对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及田间花粉生活力测定表明,西葫芦开花后花粉生活力迅速下降,常温下花粉寿命仅有24h,花粉有效使用时间为开花后6h;种子生产中于中午11时以前杂交授粉是提高座果率、增加种子产量的最有效时间;室温及低温贮藏不能延长花粉寿命,不宜用此法贮藏花粉。  相似文献   
9.
<正>1事件回顾2013年秋播,陕西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岐山县某公司在岐山县马江村繁育九麦四号小麦种子,共播种10.2hm2涉及46个农户。九麦四号原种统一由委托公司提供,农户分户播种。2014年1月25日前后,种植田块普遍出现植株发黄枯死现象,农户认为是品种原因,委托公司认为是因农户未按栽培要求种植。经多次协商无效,2014年2月15日,在相关执法部门的主持下,市县农技部门进行了田间实际情况调查。经查,该村种植的所有九麦四号小麦,在越冬期间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受冻死苗现象,小麦叶  相似文献   
10.
对8个品种老熟南瓜中铬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铬的不同化学形态及分布。结果表明:不可溶态总铬(CrT1)占总铬含量的8.92%,可溶态总铬(CrTS)占总铬含量的91.08%,三价铬(Cr3+)占CrTS的91.25%,六价铬(Cr6+)占CrTS的8.75%,可溶态有机铬(CrO)占CrTS的4.03%;不同栽培种(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中的西洋南瓜)的铬含量高低无规律性,不同栽培品种之间铬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