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草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青枯病防治一直是生产上一大难题。本文综述了烟草青枯病防治研究,着重介绍了抗病育种,生物防治和土壤添加剂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烟草青枯病防治中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1994年在深圳农科中心花卉大棚中的巴西铁、文心兰和火鹤植株上,发现国内外尚未报道的细菌病害;巴西铁叶枯病,文心兰心腐病和火鹤叶枯病。病原细菌的主要细菌学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巴西铁叶枯病菌为菠萝欧氏杆菌(ErwiniaananasSerrano)的一个菌株,文心兰心腐病和火鹤叶枯病均为兰欧氏杆菌[E.cypripedii(Hori)Bergeyetal.]的菌株之一。  相似文献   
3.
广东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一系列的细菌学性状的致病性试验,鉴定出广东省水稻一种新病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病原为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Erwinia chysanthemi pv.zeae,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2℃,适宜温度范围28 ̄36℃,其中以32℃最适,最高温度41℃,致死温度53℃、10min。该病菌生长的pH值范围为pH5 ̄11,其中pH7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省乳源县白肋烟植株叶片中发现一种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病害-黑腐病,病原细菌的主要细菌性状和寄主范围试验结果表明,此病病原细菌是甘兰黑腐病黄单胞菌萝卜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5.
三种由Erwinia spp.引起的新的花卉细菌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道用免疫金染色和免疫金银染色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种的带菌部位及带菌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病原细菌分布于谷壳、籽实皮、胚和胚乳,主要集中在谷壳上。谷壳外表带菌量多于内表面。籽实皮外表面由于受谷壳污染较之内表面的带菌量多。籽实皮内表面、胚和胚乳的带菌量均较少,差异不显著。谷壳、谷壳内表面、籽实皮、胚乳(或胚)的带菌量之比为36:13:9:1。  相似文献   
7.
一、一九七八年对桑树品种进行抗青枯病能力的试验。参加试验品种:试11、602、育2、育151、1号、4号、伦40、145、越2、普通荆桑。试验地点:华南农学院桑园。试验方法:选择发生桑青枯病严重地,并用牛犁耙均匀。将该地分为九个试验重复区,每个区均栽有参试品种,但各区各品种  相似文献   
8.
血清学玻片凝集反应方法自从1962年Gehring和1965年Morton以及1977年Dickinson和Lucas分别展开了对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和柳树萎蔫病(Erwinia Salicis)鉴定以来,直到目前为止还只应用于这些病的鉴定。 本报告介绍的方法除了能用于青枯病鉴定之外还第一次成功地应用于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和白菜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Var.carotovora)的鉴定。以植物病原细菌抗血清与其相对应的病株汁液进行玻片凝集反应试验,在10—20分钟内可以见到明显的凝集反应现象,而与非对应的病株汁液进行试验则没有反应,方法简单而准确,对于这些细菌病的快速鉴定是非常有用的。 玻片凝集反应试验虽然已在某些植物病毒病的田间鉴定中广泛应用,但在植物细菌病害方面的应用不多。早在六十年代,Morton、Gehring等用青枯菌抗血清与其相对应的病害汁液进行玻片凝集反应试验获得成功。但此法应用很少,发展很慢,直至七十年代除作物青枯病(Ps.Solanacearum)外还只有柳树萎蔫病(Erwinia Salicis)应用来进行快速鉴定。 由于细菌性病害的常规鉴定方法比较复杂,工作量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既不能满足检疫工作的需要,也很不容易用来确诊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典型症状的标样以及人工接种发“病”的大批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报导了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水稻细菌性条斑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以下简称细条菌)的蛋白质,并以它作抗原建立了4个杂交瘤细胞株E_5、E_8、A_5和F_(11),其培养物上清的ELISA效价为1:20~1:160,腹水效价为1:10~6~1:10~7。该4个细胞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与58个不同来源的细条菌都呈阳性反应,而对参试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其它13个细菌种,均呈阴性反应。试验还表明,4种McAb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其亲和力大小为:E_8>A_5>E_5>F_(11)。应用McAb进行种子带菌检验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桑青枯病原细菌的个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特佳、生化反应、血清学特性、寄主范围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该菌与花生青枯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基本相同。从寄主范围还可以认为桑青枯病菌属于青枯假单胞菌小种1(Ps.Solanacearum Race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