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1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山药浅生带定向结薯栽培技术是一项变废为宝、造价低廉、操作方便、省工省力的专利新技术,适用于平原山药种植区,每667 m~2比传统的山药栽培节省50~60个用工,产量增加500~800 kg,节本增效15%~20%。紫玉淮山为紫肉、长棒形山药品种,是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增城区小楼镇当地农家种红肉薯蓣变异株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系(周志林等,2010),田间表现为抗病、抗逆性强,也较适宜江苏省山药主产区种植(史新敏等,2011)。  相似文献   
2.
盆栽观赏甘薯既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还可以美化、净化、绿化环境,丰富都市人们的个性化休闲方式。两年来,我们从大量的甘薯品种资源中逐一筛选,结果显示台湾紫贵人为最适宜的稀有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脱毒甘薯的生长特性和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推广甘薯脱毒技术,选用没类型甘薯品种脱毒薯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脱毒甘薯具有栽后发根返苗快,植株健壮,封垄旱,基部分枝多,茎蔓生长速度快,叶面积指数提高,茎叶产量显著增加,结薯早,膨大快,块整齐而集中中等生长特性;并具有叶绿素分量提高,T/R值减小,经济系数高等生理特点。大面积示范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鲜薯产量达2770kg/667m^2,比CK增505kg,增产22.3%,干率提高5  相似文献   
4.
观赏甘薯冬季温室盆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126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的调查、鉴定与评价,筛选出10个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观赏甘薯的观赏期长,对土壤酸碱度没有特殊要求,但在温室内安全越冬是推广观赏甘薯的技术关键。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总结出观赏甘薯冬季温室盆栽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甘薯脱毒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0年建立的黄潮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施磷肥对甘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肥,土壤严重缺磷,致使薯块膨大期迟后、日增重减少,鲜薯产量显著下降(P<0.05);与施磷处理相比,不施磷处理薯块干率、淀粉率及蛋白质含量下降不明显(P>0.05).长期不施磷显著提高薯块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P<...  相似文献   
7.
甘薯品种资源冬季盆栽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述了我国甘薯品种资源研究的历史和保存现状,剖析了目前田间常规薯块保存和试管苗离体保存的缺陷.甘薯品种资源冬季智能温室盆栽保存是田间常规薯块保存和试管苗离体保存的重要补充,是我国北方甘薯资源保存新技术、新方法的探讨.经过3a来甘薯品种资源冬季盆栽保存技术初步研究与应用,结果显示,品种资源死苗少种的趋势降低,提高了甘薯品种资源保存的完整性,由原来全圃每年缺种损失1.1%~1.7%下降到0.3%~0.5%.  相似文献   
8.
菜用型甘薯嫩梢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小丁; 张允刚; 史新敏;  相似文献   
9.
徐薯27是一个高淀粉甘薯新品种,2001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从徐薯18自然开花放任授粉后代中选出。2007年起参加山东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增产幅度较大,综合性状表现好,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地上部茎叶全部淡绿色,薯蔓短,茎偏细,叶片小,心形无齿,分枝多,通风透光好;结薯早,整齐而集中,单株结薯数3-5个,大、中薯率高,薯块长纺锤形,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金针菇工厂化产业现状:投资和营收趋稳,产业配套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区域分布趋于合理,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和合作发展趋势明显。指出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技术普及率偏低,生产中还存在一定技术瓶颈问题;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人才流动频繁;生产过程存在较大资源浪费;产品类型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等。提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科技驱动,加大高层次实战型人才培养,优化产业布局,深挖产业潜能,以及产品品质提升和多元化开发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