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3—06~2003-11我院利用英国达美德公司的Diornod Ⅱ型激光治疗仪治疗大隐静脉曲张(GSVV)32例47肢体,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梅毒血清学RPR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检查 ,试剂稳定 ,操作简便 ,结果易观察 ,己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我们发现本法也存在着前带现象 ,使阳性结果错报成阴性 ,特做纠正试验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为我院就诊病人 1例 ,经检验血清梅毒确正试验(TPHA)阳性 ,RPR试验阴性。RPR试剂盒购于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PHA试剂盒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将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分别做 1∶2、1∶4、1∶8、1∶1 6、1∶32和 1∶64倍稀释 ,每个稀释度血清分别各取 0 0 5ml,加入卡片环中 ,观察结果。  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80%以上属血栓栓塞,75%-90%患者的血栓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脱落,尤其是近端DVT。本病在欧美国家较为常见,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高血压,占心血管疾病的第3位,病死率占西方国家的第3位,位于肿瘤和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管旁路及动静脉转流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疗效。方法1998-01~2004-01对该病患者109例119条下肢,采用2种术式:①血管旁路:在股-胭动脉、胭-胫腓干动脉之间建立血管旁路;②动静脉转流:在股浅动脉-股浅静脉、胭动脉-胫腓干静脉之间建立动静脉转流,进行治疗观察。结果119条下肢随访4个月至5年,平均3年左右。血管旁路组79条下肢疗效满意或病情改善,1条截肢。动静脉转流组39条下肢疗效满意或病情改善,无截肢。结论血管旁路及动静脉转流在救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各有其优缺点,故应严格选择病例,掌握手术技巧,增加患肢救治率。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肉瘤 (carcinosarcomaofthebreast)是乳腺的上皮成分及间质成分均具有的一种恶性肿瘤 ,临床甚少见。我们遇见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患者女 ,5 1岁。因右乳肿物 14d ,于 1991年 7月 4日入院。查体 :右乳头外下方有一 5cm× 4cm肿物 ,质硬 ,边界清 ,可活动 ,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 :右乳外下象限3cm× 3.5cm肿物 ,形态不规则 ,表面尚光整 ,内呈不均匀低回声 ,并见多个小无回声区 ,右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诊断为右乳癌。X线显示右乳头后方有 3.5cm× 4cm肿物 ,边缘毛糙 ,密度不均 ,血管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32例47肢体,从足踝部穿刺,导入激光光纤,激光波长940nm,功率12W,光纤直径600μm,单脉冲发射,脉冲时间1s,间隔1s,边发射边后退,至穿刺位。大隐静脉主干迂曲严重者,先行高位结扎,然后由近端插入光纤照射(6肢体);或者选择第二处穿刺点导入光纤发射激光(8肢体);浅静脉曲张较严重者行(5肢体),予以切除;合并皮肤溃疡者(7肢体),将溃疡周围交通支结扎。结果32例患者均在10-45min内完成手术,平均25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下肢无明显创口,站立时无静脉曲张,血管彩超示所有患者大隐静脉主干均无血流及主干再通。结论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有效、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期动静脉转流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穴TAO雪和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6年间176例分期动静脉转流术的基本情况。结果14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83.5%。6例上肢和84例下肢低位深组转流患者,86例术后1周疼痛消失,4例术后仍有疼痛、跛行,良好率95.5%,不满意率4.5%,肢体保留率100%;57例下肢高位深组转流,术后5例截肢,截肢率8.8%,肢体保留率91.2%,43例疼痛于术后2~3周消失,良好率75.4%,9例术后仍有疼痛、跛行,但无静息痛,不满意率15.7%。结论分期动静脉转流术治疗TAO和肢体广泛性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用腔内超声消融配合取栓导管、球囊扩张导管、内支架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15例,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阻塞静脉全部打通进入下腔静脉(96.5%),术中血管造影示静脉平均狭窄由100%减少到28%±8%(t=6.782,P<0.01)。4例部分开通左髂总静脉,未进入下腔静脉(3.5%)。18例出现并发症(15.6%),其中血管壁穿孔4例,健侧深静脉血栓4例,节段性肺栓塞3例,切口淋巴漏7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多种介入导管的相互配合,可明显提高DVT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消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血管腔内超声消融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方法[1] ,如何预防及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是进一步推广此技术的关键。本文通过回顾我科用该方法治疗DVT 4 0例的临床资料 ,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 ,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12月我科采用美国瑞菲尔德公司Acolysis血栓斑块消融仪行超声消融术治疗DVT患者 4 0例 ,血栓形成时间 3d至 1年 ,均存在下肢肿胀、疼痛。2 .治疗及结果 :4 0例DVT患者超声消融术后血管均再通 ,静脉狭窄由 10 0 %减少到 15 %± 5 % …  相似文献   
10.
<正>多种介入方法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治疗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但有关DVT术中造影及如何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术式的文献报道较少。我们2003-01~2005-04对86例 DVT患者行术中血管造影及进行相应介入手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DVT手术治疗86例。男65例,女21 例。年龄25~84岁。其中左下肢78例,右下肢8例;急性(病程<2周)50例,慢性36例;血栓形成时间最短1d,最长6个月。全部患者临床均有肢体肿胀、疼痛、麻木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