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在外科急腹症临床治疗实践中,肠系膜损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临床上通常以CT作为诊断首选方案.目前,有关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将主要从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CT诊断方法以及CT诊断价值等角度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齐燕辉 《当代医学》2013,(27):14-15
目的探讨CT运用于腹部淋巴瘤诊断的现状及前景。方法通过分析CT技术诊断的原理,CT在腹部淋巴瘤的分期、治疗、疗效评估及复发中起到的作用等,观察其应用的前景。结果 CT技术形象直观,可确定腹部淋巴瘤的临床分期,降低患者治疗风险,有效评估疗效,并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结论 CT虽然在目前存在辐射等问题,但在诊断腹部淋巴瘤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齐燕辉  鲁刚 《天津医药》2006,34(3):205-206
胸腺瘤起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多见于成年人,仅凭胸腺瘤的形态很难区别其良恶性,主要依靠局部侵袭性或转移来鉴别其性质。关于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报告我院2000-2004年26例经手术证实的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T,MDCT)表现与病理特征,探讨CT征象与GISTs病理恶性潜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质瘤MDCT表现并与肿瘤危险程度分级进行对照.结果 4...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下肺叶病变合并胸腔积液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全身螺旋CT扫描方法从肺底到肺尖进行横断面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mm,肺窗窗宽1 000 Hu.窗位-700~ 800 Hu,小病灶局部加扫高分辨率,层厚3 mm、重建间距3mm、螺距1.0.全部患者均做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流速2.5 ml/s,总量80 ml,扫描延迟时间为25s.结果 恶性病变胸腔积液量多为中量积液41.57%与大量积液25.00%,多为双侧积液41.67%及包裹性积液8.33%.良性病变胸腔积液量多为少量积液16.67%,且多为单侧积液13.89%,无包裹性积液;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结节状胸膜增厚占52.78%,纵隔侧增厚为30.57%,基底部增厚16.67%;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基底部增厚13.89%和脏层胸膜13.89%受累,包裹性胸水占8.33%;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主要部位均为右下肺基底段为分别为恶性52.78%、47.22%,良性11.11%、16.67%.结论 老年人下肺叶病变所致胸腔积液的常见疾病为肺癌、肺结核和肺炎.CT诊断主要根据胸膜增厚及形态和病变、胸水量的多少等特征来确诊.  相似文献   
6.
鼻窦和鼻腔腺样囊性癌的CT诊断与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燕辉 《天津医药》2006,34(5):344-344
鼻腔和鼻窦恶性肿瘤少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仅占0.2%,在头颈部肿瘤中占3%,其中鳞癌占80%,腺样囊性癌仅占5%.腺样囊性癌主要依靠组织学诊断,因其生长缓慢,症状隐匿,临床解剖复杂,肿瘤常沿神经在局部及向颅内蔓延,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CT扫描的目的是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以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治疗后随诊。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