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水稻根结线虫病是我国一种新发现的水稻病害。1973~1975年,我们对此线虫病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此病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是明显的。在水稻幼苗期病苗纤弱,叶色稍谈。移植后返青慢,发根迟,死苗多。分蘖期地上部症状较显著,一般株矮,根短,分蘖迟缓,分蘖力弱,生势衰弱;但园稈拔节都比健株发生要早。在出穗和结实期,病株出穗期短,出稳数少,同时穗小,粒少,结实率低。在一般中等发病情况下,影响产量在10-20%左右;严重发病时可达40-50%,是目前我国水稻生产上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但国外报道认为此类线虫病对水稻的影响是轻微的和暂时的,与我们的实验结果有较大的出入。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原线虫种类不同所引起。目前在我国水稻上发现的根结线虫为一新种,鉴定结果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2.
花叶型退化病在广东普遍而严重发生,但中山、潮汕等地一些农民通过选种(淘汰病株)几十年来把此病压低到10—5%以下。 根据指示植物、寄主范围、传病方式、物理性质和血清反应(只试x病毒)等试验结果,我们鉴定了广东马铃薯花叶型退化病株中最普遍存在的两种病毒为马铃薯病毒x和马铃薯病毒y。 从23个品种940株“健株”和表现不同程度退化的植株中进行分离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表现退化的植株绝大多数含“x y”或y;“健株”绝大多数仅含x不含y,少数既不含x也不含y。其中有7个品种还分离不到x。土温测定结果表明广东中山等地冬种马铃薯的土温基本适合于马铃薯生长,田间黄皿诱蚜结果表明y的传病媒介蚜虫(棉蚜和桃蚜)是存在的。因此,认为在广东本病的流行是由于新侵染所引起。农民选种防病的原理在于每年把带病毒y的种薯所长出的和早期感染病毒y的症状明显的病株和薯块除去,留下没有感染的健株和少数后期感染而症状不明显的病株的薯块作种薯,因而每年都能把病毒控制到10—5%以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东省香蕉(Musa nana Lour)主要产区东莞、高州等地调查,发现香蕉肾状线虫不但分布普遍,而且有些地方虫口密度很大。在70个根和土样中有肾状线虫的占61.4%虫口密度可高达1754/100克干土。肾状线虫仅以年青雌虫侵染香蕉根,以虫体前部插入皮层取食,营半内寄生生活发育至成熟。成熟雌虫固着在靠近内皮层处取食,侵染香蕉根引起侵染点附近内皮层细胞壁加厚,容易断裂;内皮层、中柱鞘和维管束薄壁细胞融合成合胞体,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侵染发病高峰期。根据形态特征、生活史和寄主范围,初步鉴定主要种群是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 Linford and Oliveira,1940)。  相似文献   
4.
在华南农业大学香蕉园的根际线虫主要种群是肾形肾状线虫(R(?)Linford & oliveina,1940),占线虫总效的79.74%;小秆线虫(R(?) spp.),占13.45%和双宫螺旋线虫[H(?)(?)(Cobb,1893)Sher,1961],占3.53%。不同种群线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不同的趋向性,小秆线虫主要分布在0—10厘米处;双宫螺旋线虫在11—20厘米;肾形肾状线虫在31—50厘米。肾形肾状线虫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5月上旬是全年发生的最高峰时期,2月下旬是全年发生效量最少时期,其波动与积温及土壤含水量有密切关系,小秆虫和双宫螺旋线虫的季节波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置人支架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狭窄(颅内段)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病人20例,其中18例均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死亡2例.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十分重要,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