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胫骨Pilon骨折。方法对25例严重胫骨Pilon骨折采用Ilizarov外固定器联合小切口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5例中优14例,良8例,差3例,总优良率88%。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4个月。结论应用Ilizamv外固定器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胫骨Pilon骨折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Pilon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HS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8月-2006年8月DHS手术治疗的5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根据术前X线分析及综合评估后行内固定术,术前适当的皮牵引,积极控制内科疾病,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优35例,良17例,差4例,关节功能优良率92.8%。结论DHS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尽快恢复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前臂血管神经损伤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72例前臂血管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损伤106例,血管损伤54例,血管合并神经损伤12例)进行早期修复;术后2~7 d采用血管造影对吻合血管进行评价;随访25~30个月,对患者神经修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神经损伤106例患者中,神经修复"优、良"者98例(优良率92.45%);血管损伤54例中,血管修复"优、良"者52例(优良率96.3%);血管合并神经损伤12例中,神经修复"优、良"者6例(优良率50.0%),血管修复"优、良"者6例(优良率50.0%)。本组神经修复总优良率为90.70%(156/172)。结论:早期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臂血管神经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黄益君  万军 《江西医药》2009,44(12):1204-1205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小儿闭合性完全移位无血管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在臂丛阻滞或全麻下,运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8-14个月(平均10个月),2例肘内翻,内翻角〈100,无肘外翻病例。按Flynn标准判定,即肘关节活动受限〈50,携带角〈50,优32例,良22例,差2例。结论运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闭合性完全移位无血管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对Tossy Ⅲ型的肩锁关节脱位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锁骨钩钢板及韧带修补技术治疗18例肩锁关节脱位(Tossy Ⅲ型)的患者。结果本组18例,优良17例,满意1例。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X线片均未见钢板断裂和松动的表现。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F系统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RF、RF3(AF)系统椎弓根内固定治疗38例胸腰椎骨折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和脊柱正常X线基本恢复 ,椎管获得有效减压 ,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出现 1例定位错误 ,4个椎弓根钉位置不当。脑脊液漏 1例。结论 :RF、RF3系统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力学合理 ,固定牢固 ,尤其在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和椎管有效减压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外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外固定架配合松质骨螺钉固定治疗。结果:5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3例针孔局部浅表感染,3例骶髂部暂时性疼痛,Ⅱ度压疮,均骨性愈合,平均下床活动时间35d。结论: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架配合松质骨螺钉固定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微创,固定稳定,有利早期下地活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时进行。结果 20例患者均在3~4h内完成联合手术,3周后即可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下床慢走,术后3~6个月内重症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能自主行走。结论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椎管扩大与椎间盘摘除联合手术,能够明显扩大颈椎管的容积,解除颈脊髓所受的压力,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Ets-1、c—myc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预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ts-1、c—myc在30例采用刮除手术治疗的骨巨细胞瘤患者石蜡切片中的表达。结果 3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复发10例,复发率33.3%。Ets-1在复发组中阳性表达5例,未复发组4例,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组与未复发组c—myc阳性表达分别为6例、4例,存在统计学差异。两者同时表达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别为4例、1例。Ets-1和c—myc同时过表达与骨巨细胞瘤复发有关。结论 在排除手术方式影响下,c-myc表达与Ets-1、c—myc同时表达可以作为帮助评估骨巨细胞瘤预后复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其应对策略。方法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50例AIS患者进行评价,并了解不同干预措施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较低,与对照组相比SF-36量表中除生理职能(RP)无显著差异外,生理机能(PF)、情感职能(RE)、社会职能(SF)、身体疼痛(BP)、活力(VT)、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GH)及QOL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采取支具、手术治疗后患者QOL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青少年AIS患者应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手段并加强早期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