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支架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67例行支架治疗的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2例,施行导管溶栓后存在髂静脉受压的患者植入支架;合并慢性下肢静脉高压15例,直接植入支架。手术前后测支架两端压差,以及患肢大小腿与健肢周径差。术后1、6个月及1、2、3、5年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结果 67例患者共植入支架79枚,直径10~14mm,长度40~100(平均89.7)mm;52例急性病例采用导管溶栓,使用尿激酶量125万~590万(平均297万)U,使用时间2~6(平均2.9)天。支架两端压力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3±3.46)cmH2O vs(1.53±1.73)cmH2O,P0.001]。手术前后大、小腿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13±2.63)cm vs(1.25±1.49)cm;(4.16±2.11)cm vs(1.43±1.13)cm,P0.001]。术后1、6个月及1、2、3、5年通畅率分别为97.0%、92.5%、86.6%、85.1%、83.6%及82.1%。5例(7.5%)患者术后穿刺点渗血,加压包扎后痊愈。无全身大出血、支架断裂及移位等并发症。随访2~61(平均45.0)个月,4例患者下肢轻度肿胀,4例有沉重感,PTS发生率为11.9%(8/67)。结论导管溶栓治疗IVCS合并急性DVT安全有效,支架治疗IVCS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盐酸沙格雷酯治疗周围动脉炎性疾病的初步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32例周围动脉炎性疾病患者,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18例,雷诺综合征14例,经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给予盐酸沙格雷酯治疗,给予西络他唑100 mg/d以及必须的强的松治疗后加服盐酸沙格雷酯100 mg,3次/d口服,治疗后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18例TAO患者中有10例服用了盐酸沙格雷酯,治疗后其间歇性跛行距离〔(362±127)m〕较治疗前〔(224±86)m〕延长;8例静息痛患者中7例症状消失,1例改善;4例溃疡患者中3例愈合,1例未愈合。8例未加服盐酸沙格雷酯患者,有6例间歇性跛行消失,2例改善;5例静息痛患者中3例症状消失,2例改善;2例溃疡患者中1例愈合,1例未愈合。14例雷诺综合征患者中8例加服盐酸沙格雷酯,雷诺症状7例消失,1例改善;3例溃疡患者完全愈合。6例未加服盐酸沙格雷酯患者雷诺症状4例消失,2例改善;1例溃疡患者未愈合。结论从本组有限病例资料看,盐酸沙格雷酯对于治疗周围动脉炎性疾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1982年5月~1995年4月间,本科对103例(110侧)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进行总结:56例(50.9%)采用急诊Fogarty导管取栓术,54例(49.1%)采用尿激酶及肝素溶栓抗凝法。发现近期效果二者之间相差不明显。 73例随访1~10年,平均6.4年。其中40例为手术取栓,33例为溶栓后。手术病人中8例(20.2%)症状消失,13例(32.5%)出现浅静脉及皮肤色素沉着,4例(10.0%)发生小腿溃疡;溶栓病人6例(18.2%)症状消失,15例(45.5%)出现浅静脉及皮肤色素沉着,8例(24.2%)发生小腿溃疡。 手术取栓保护了部分主干静脉辦膜,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远期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腔内激光灼闭术(EVLT)、光照下动力旋切抽剥曲张静脉术及内窥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EPS)等微创技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2002年8月~2004年1月,112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共123条肢体,施行微创技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皮肤曲张静脉消失,手术切口一期愈合,7例足靴区溃疡2~8周内愈合,术后住院天数平均6d。随访2~19月,均恢复良好,无行走障碍,局部无复发。Duplex超声检查,EVLT后残留静脉主干管腔均闭塞,SEPS后交通静脉闭塞。结论 微创手术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疾病的治疗中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但其适应证和疗效的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对2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灌注尿激酶(261.26±95.35)万单位溶栓。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治疗半年以上随访。结果 194例病人治疗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62.24±15.47)%。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53例病人取得大于半年随访(随访率70.51%),随访时间6~28(13.75±7.63)个月。静脉造影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8.37±17.54)%。126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2.35%。结论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评价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3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半年后随访。结果36例患者溶栓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49.4%±14.6%;健患肢大、小腿平均周径差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7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10.5±6.1)个月。静脉造影或Duplex检查,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0.6%±14.0%。22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1.5%。结论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试验旨在观察种市售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治疗下肢慢性动脉闭塞症的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 随机盲法、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试验组使用 A 药,对照组使用已上市 B 药。疗程均为 14 d 。 结果 本试验共有 7 家医院参与,随机入组 217 例受试者。对照组入选 110 人,试验组 107 人。主要疗效指标中踝肱比值,全分析集( f ull analysis set , FAS )人群 组内比较两组治疗 14 d 后踝肱比值均较基线时有所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 14 d 后对照组提高 0.09 ;试验组提高 0.08 ,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符合方案集( p er-protocol set , PPS ) 人群 结果趋势和 FAS 一致。 两组治疗 14 d 后静息痛均较基线时有所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PS 人群 结果趋势和 FAS 一致。最大无痛行走距离在两组间无 统计学意义, PPS 结果和 FAS 一致 。全部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 34.86 %;试验组为 30.84 %。相关不良事件对照组 6.42% ;试验组为 8.41%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验证表明, 2 种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典型的临床疾病,发病可累及各年龄段、各种族及社会阶层,每年十万人中约有56~122人发病[1],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Menon等[2]报道,在美国,每年由DVT导致死亡的患者数为5万~20万例;在英国,DVT是是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心肌梗死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由其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而致死的患者占住院总死亡病例的10%.DVT造成高发生率的静脉高压及DVT后遗症(the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曲克芦丁颗粒剂的特性,观察其对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的疗效.方法:考察曲克芦丁颗粒剂的流动性、溶出度和其中三羟乙基芦丁的比例以及对患者踝周径及其小腿最肿处周径的改善.结果:曲克芦丁颗粒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溶出度,其含三羟乙基芦丁的比例大于80%,服用3.5g·d-1曲克芦丁1个月能明显缩小患肢踝周径及其小腿最肿处周径.结论:曲克芦丁颗粒剂对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通脉化栓胶囊(由垂盆草、紫草、车前草、甘草、金银花组成)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将14只新西兰兔采用凝血酶直接注入法,制成兔颈外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以通脉化栓胶囊灌胃,每天1次,连续30天。造模后第1、3、5、7、14、30日,测定两组动物的血t—PA、PAI含量,并于第3、5日分别在两组中各随机选取2只,以电镜观察兔颈外静脉血栓段内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治疗组内皮细胞损害较对照组轻,静脉壁无白细胞粘附、浸润;血t—PA/PAI比值在造模后14日和30日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脉化栓胶囊治疗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可能与其能抑制炎症反应及保护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分泌t—PA,从而提高纤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