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重症胰腺炎患者、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及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均具有病情严重、并发症多、容易感染、病死率高、危害性大的特点,而营养支持是目前公认的能帮助这些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改善机体代谢状态及全身情况,促进吻合口愈合,同时保证营养物摄入的一种重要手段[1,2]。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2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及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2.
<正>肝脏因解剖位置及双重血供的特点,转移性肿瘤多见。我院1995年5月至2010年12月对169例肝转移性肿瘤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现将造影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脾动脉联合栓塞治疗的护理问题与措施.方法 对30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介入术患者从术前、术后及心理方面总结护理经验与体会.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得以顺利完成,患者肿瘤缩小,脾功能亢进好转:白细胞、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联合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前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及时有效的观察和采取恰当护理措施,可减轻术后不良反应,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MRI测量肝体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RI对肝脏体积测量的准确度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MRI肝脏扫描,其中一组8例行原位肝移植术,一组22例,均为肝肿瘤,接受肝右叶切除术.在T2压脂序列上测量全肝或肝右叶体积,将结果与手术后水浸法得出的肝体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测量全肝及肝右叶平均体积分别为(862.3±199.7)mL、(644.5±122.6)mL,水浸法测得全肝及肝右叶体积分别为(841.3.±156.3)mL、(621.7±115.2)mL.两种方法所测结果经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误差平均-8.49%~8.93%.结论:MRI可较准确地测量肝脏体积,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陈卫  王煊  黄加胜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9):1798-1799
目的:总结胰腺癌致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胰腺癌致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疗效。诊断方法主要为超声、CT、MRI和内镜。结果:7例胰腺癌致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胰颈癌2例,体尾癌5例。临床表现均有不规则性上腹疼痛、纳差、乏力、消瘦、脾脏肿大及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检查正常。增强CT和(或)MRI可见脾门周围及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胃镜检查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以药物、内镜治疗为主,但总体预后差。结论:超声、CT、MRI和内镜检查联合特殊的临床特点,诊断胰腺癌致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并不困难。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不宜选择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DSA诊断的上消化道出血5例,4例采用立止血 明胶海绵栓塞,1例仅灌注立止血。下消化道出血14例,4例采用立止血 明胶海绵栓塞,10例仅灌注立止血。结果:动脉栓塞治疗的病例,止血率为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灌注立止血的24h内止血率为80%,2例48h后再出血。结论:经动脉栓塞和灌注立止血治疗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无明显副作用,在无法行靶血管栓塞的情况下,局部注入立止血也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10例肝胆胰术后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9例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剂6例、弹簧圈3例,栓塞的同时动脉灌注立止血2~4kU;1例仅局部行动脉灌注立止血4ku。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单纯假性动脉瘤形成3例,造影剂外溢6例,未发现明显出血部位1例。介入治疗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出血停止,随访1个月无再出血。超选择血管栓塞治疗肝胆胰术后出血安全、有效,仅灌注立止血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对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途径与方法的选择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术前经超声、CT、MRI检查有10例,单行超声检查15例,行超声和MRI检查25例,依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途径与方法。结果:影像检查提示腔静脉阻塞型39例,肝静脉阻塞型6例,混合型5例。选择从股静脉途径行腔静脉成形术24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3例,肝静脉成形术2例;从颈内静脉与股静脉途径行腔静脉成形术17例,肝静脉成形术9例。结论:重视术前的影像检查,可指导介入治疗途径及方法的选择,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8例患者,13例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3例为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2例为支气管动脉瘤,临床表现均为反复咯血,均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及血供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至病变处,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剂量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及插管具体位置进行选择。结果18例患者均通过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均为支气管动脉畸形所致的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后所有患者咯血停止,随防6-20个月,均未再次咯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畸形,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