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建立LC MS/MS法测定人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脂质微球注射液后血浆中尼莫地平浓度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尼莫地平脂质微球注射液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 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注射尼莫地平脂质微球注射液1.0 mg·h-1,给药前抽取空白血样4 ml,给药后5, 10, 20, 30, 35 45 min, 1, 1.5, 2, 3, 4, 5, 6 , 8 h分别采集静脉血4 ml。含药血浆冻存于 -80℃冰箱中待分析。色谱柱:Agilent TC C18(4.6 mmSymboltB@150 mm, 5 SymbolmA@m),流动相:甲醇与4 mmol·L-1醋酸铵缓冲液(含0.4%甲酸)体积比为80∶20,流速为0.5 ml·min-1,硝苯地平为内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m/z419.2→343.2(尼莫地平),m/z347.1→254.1(硝苯地平,内标)。结果: 尼莫地平的线性范围在0.15~30 ng·mL-1,定量下限为0.15 ng·mL-1,方法提取回收率为79.7%~81.5%,相对回收率为92.6%~97.6%,日内、日间RSD均<10%。结论:该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注射用尼莫地平脂质微球注射液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鼻敏灵滴鼻液中醋酸泼尼松、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DIKMA Diamonsil(150 mm×2.1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75∶25∶1),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5 nm,柱温为室温。结果:醋酸泼尼松、马来酸氯苯那敏与其他组分分离良好,不受其他成分的干扰;醋酸泼尼松回归方程:Y=156 601 X-10 987(r=0.999 9,n=5),醋酸泼尼松在0.04~0.12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马来酸氯苯那敏回归方程:Y=231 450 X-12 830(r=0.999 9,n=5),马来酸氯苯那敏在0.04~0.12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78%,98.77%,精密度RSD值分别为0.23%,1.3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鼻敏灵滴鼻液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测定人血浆中多潘立酮的浓度,研究多潘立酮口腔崩解片与多潘立酮片的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盐酸苯海拉明,经甲醇沉淀蛋白,采用液-质联用测定。用建立的方法测定18例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多潘立酮口腔崩解片)或参比制剂(多潘立酮片)后的血药浓度,求得药动学参数,并对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在0.100~50 n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79.2%~87.8%,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单次口服10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Cmax分别为(20.5±7.6)和(15.8±6.1)ng·mL-1;tmax分别为(0.79±0.21)和(0.68±0.31)h;t1/2分别为(9.92±2.02)和(9.50±1.61)h;AUC(0-36)分别为(84.3±26.2)和(71.0±15.0)h·ng·mL-1;AUC(0-∞)分别为(89.8±28.2)和(74.6±16.4)h·ng·mL-1。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3.5±10.3)%。结论:该方法灵敏,无杂质干扰。测得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表明2种制剂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不同剂量左乙拉西坦片(抗癫痫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24名中国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单次口服左乙拉西坦片(500,l000,150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左乙拉西坦片低,中,高剂量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如下:Cmax为(14.42±3.51),(26.73±6.22),(38.44±8.75)μg.L-1;Tmax为(1.31±0.58),(1.44±0.61),(1.19±0.51)h;t1/2为(6.19±1.18),(5.75±1.22),(5.87±1.55)h;AUC0-t为(130.43±23.43),(220.63±42.82),(316.93±76.58)μg.h.L-1。结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的Cmax和AUC显示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受试者服用左乙拉西坦片500,l000,1500 mg后,药代动力学参数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雷贝拉唑人体内血药浓度的LC-MS/MS法,研究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单、多剂量药动学.方法:3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男女各半),分别静滴低、中、高3个剂量(10,20,30 mg)雷贝拉唑钠进行单剂量药动学研究,20 mg剂量组继续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进行多剂量药动学研究.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雷贝拉唑的浓度,用WinNonLin 6.2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剂量给药10,20,30 mg雷贝拉唑后,Cmax分别为(590.85±251.18)、(1 026.91±150.38)和(1 449.54±335.37)ng·ml-1;tmax分别为(0.51±0.17)、(0.48±0.15)和(0.46±0.34)h;t1/2分别为(1.62±0.55)、(1.41±0.41)和(1.65±0.91)h;AUC( 0-8)分别为(669.98±176.05)、(1 239.66±323.65)和(1 627.87±684.48)ng·ml-1·h;AUC( 0-∞)分别为(679.27±177.47)、(1 252.24±336.01)和(1 658.35±708.07)ng·ml-1·h.中剂量组10名受试者多次静滴20 mg雷贝拉唑钠后,Cmax为(1 000.54±175.60)ng·ml-1;tmax为(0.49±0.11)h;t1/2为(1.30±0.50)h;AUC(0-8)为(1 327.05±398.50)ng·ml-1·h;AUC(0-∞)为(1 335.67±403.57)ng·ml-1·h,DF为(19.29±5.25)%.结论: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在连续多次给药后,无体内蓄积现象.在10~30 mg剂量范围内雷贝拉唑的AUC(0-8)、AUC(0-∞)、Cmax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灵敏、快速和选择性高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扎托布洛芬浓度。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90:10,v/v),地西泮为内标,以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监测离子质荷比:扎托布洛芬m/z 299.2→m/z 225.2,地西泮m/z 285.1→m/z193.1,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进样。结果:血浆中扎托布洛芬线性范围为0.02~20.0μg.mL-1,低、中、高3个浓度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析时间短,适用于人血浆中扎托布洛芬的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黄酸(RH)配伍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慢性肾病(CKD)模型大鼠抗炎、抗氧化、抗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H(100 mg/kg)组、HSYA(50 mg/kg)组和RH(100 mg/kg)+HSYA(50 mg/kg)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CKD模型。试剂盒法测定大鼠肾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中IκBα、p-IκBα、NF-κB p-65、p-p65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RH和HSYA配伍使用明显降低MDA水平,提高SOD及GSH-Px活性;减少肾小球炎细胞浸润,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磷酸化的IκBα及p65蛋白表达;使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且效果好于单用组。结论 在CKD进程中,RH和HSYA配伍使用可抑制肾脏组织的氧化损伤,抑制肾小球炎细胞浸润,降低细胞凋亡,且效果好于两个药物单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大鼠左侧输尿管结扎(UUO)的动物损伤模型,探讨大黄酸(rhein)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单用及配伍对肾脏保护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UO 造慢性肾病损伤动物模型,将30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hein 治疗组[100 mg/(kg·d)]、HSYA 治疗组[50 mg/(kg·d)]和rhein[100 mg/(kg·d)]+HSYA[50 mg/(kg·d)]治疗组。给药14 d 后处死大鼠,采用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通过HE 染色观察肾组织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rhein 和HSYA 单用及配伍组血清中Scr 和BUN 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F-α、IL-6、IL-1β 及MCP-1 表达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肾组织病理学变化亦得到改善,且配伍的效果优于单用。结论 rhein 和HSYA 单用及配伍均能对UUO 导致的炎症损伤发挥一定的肾保护作用,配伍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与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电离辐射可直接攻击DNA、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大分子或通过电离产生大量自由基,间接对细胞造成伤害,易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伤害。某些辐射防护剂已在临床应用,但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因此,高效、低毒的天然辐射防护剂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文章针对多糖天然产物对电离辐射防护与修复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后,伊伐布雷定和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伊伐布雷定的尿排泄特征。方法:10例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5 mg。在服药前以及服药后48 h内分不同时间段采集尿样,记录尿液体积,用LC-MS/MS检测尿液中伊伐布雷定和去甲伊伐布雷定的浓度,计算伊伐布雷定和去甲伊伐布雷定的平均累计排泄率。结果:受试者单次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后,尿液中伊伐布雷定48 h的平均累积排泄率为(14.03±4.65)%;去甲伊伐雷定的平均累积排泄率为(2.02±0.44)%。受试者多次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尿液中伊伐布雷定48 h的平均累积排泄率为(22.63±4.01)%;去甲伊伐雷定的平均累积排泄率为(3.60±1.12)%。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方法简便、灵敏、专一性强,可以用于尿液中伊伐布雷定和去甲伊伐布雷定的检测。健康受试者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后,尿液中以原型及活性代谢产物去甲伊伐布雷定排泄的量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