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的临床分析。方法本研究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机械通气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3.3%)与对照组有效率(7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h、2h后的HR、RR、PaCO2、PaO2/FiO2、pH值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h、2h后的HR、RR、PaCO2、PaO2/FiO2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左心衰采用机械通气联合常规治疗,获得了较佳的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65例急诊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疗程术后24h~36h。结果替罗非班组30d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7%/20.5%,P0.001)。替罗非班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14h峰值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压迫止血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延长,但不增加穿刺点的出血和血肿。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均未见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例。结论替罗非班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对抽吸物成分进行病理分析探讨血栓抽吸临床获益的机制。方法选择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0~Ⅰ级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按电脑数字随机法分为血栓抽吸组加PCI治疗组30例和标准PCI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住院期间血清心肌钙蛋白Ⅰ浓度的变化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值。通过测定血清心肌钙蛋白Ⅰ浓度峰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术后3个月主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急诊血运重建等,对抽吸物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基线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组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非抽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67%±11.34% vs. 43.63%±10.76%,P〈0.05)。抽吸组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Ⅲ级患者比例高于非抽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6%(26/30)vs.78.1%(25/32),P〈0.05]。两组的血清心肌钙蛋白浓度术前及术后14h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内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抽吸物有斑块组术后14h血清心肌钙蛋白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2±0.78)μLg/L vs(21.32±0.78)μg/L,P〈0.05;57.00%±9.00%vs. 59.00%±1.00%,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使用血栓抽吸可以有效清除血栓和部分斑块物质,可改善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魏熠  唐善真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98-1098
2009-2010年,我院对就诊的17例致密性髂骨炎患者进行X线检查,现对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析6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及BNP水平与左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结果 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2例中,糖尿病102例(16.9%),糖耐量异常126例(20.9%),血糖正常374例(62.2%).②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增加,血清BNP水平明显增加[糖代谢正常组:(467.1±122.9)ng/L比糖耐量异常组:(512.7±132.2)ng/L比糖尿病组:(543.0±153.3)ng/L,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糖代谢正常组:0.63±0.09比糖耐量异常组:0.53±0.16比糖尿病组:0.46±0.11,P<0.05)及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糖代谢正常组:2.87±0.75比糖耐量异常组:2.11±0.63比糖尿病组:1.86±0.55,P<0.05)明显降低.③相关分析显示LVEF与BNP呈负相关(r=-0.867,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吸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化血化蛋白Alc后,和糖代谢正常组相比,糖耐量异常组及糖尿病组患左心功能不全的OR值分别为1.21(95%CI:1.15~1.27,P<0.01)及1.41(95%CI:0.92~2.12,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较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血清BNP水平相关,糖代谢异常者患左心功能不全的危险性比血糖正常者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6例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与术后24 h比较,均有回降,但瑞舒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回降更为明显,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PAPP-A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栓负荷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栓抽吸后,延迟置入支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9例血栓积分评分≥2分,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和(或)血栓抽吸后血栓积分评分≤2分的STEMI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即时支架组(65例)和延期支架组(64例)。结果两组患者支架置入后TIMI积分、术后2 h ST段回落≥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积分即刻支架组显著低于延期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延期支架组术后6个月较入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其中LVED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支架组6个月后较入院时LVEDV、LVESV升高,LVEF降低,其中LVESV升高(P〈0.05)和LVEF降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内两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主要出血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时,两组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即时支架组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延期支架组显著增多(P〈0.05),使得即时支架组MACE事件发生率较延期支架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延期支架组住院天数较即时支架组增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且住院费用显著增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经PTCA、血栓抽吸、强化抗栓处理后延迟行支架置入,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从而使MACE事件发生率下降,但延期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会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经冠状动脉内注射与静脉注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急诊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治疗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组(试验组)51例和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组(对照组)47例,疗程24~36 h。记录并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及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结果试验组30 d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2/51)vs.6.4%(3/47),P>0.05]。试验组30 d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9%vs.48%±8%,P<0.05)。试验组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7%±10.14%vs.42.13%±11.76%,P<0.05)。试验组即刻TIMI血流3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2%(45/51)vs.85.1%(40/47),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均未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改善冠状动脉内血流,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优于经静脉内注射途径,且安全性好,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UAP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A组68例,B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UAP治疗。A组加用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每天1次,持续3~8 d(平均5.5 d);B组加用依诺肝素1 mg/kg,每天2次皮下注射,持续5~7 d(平均5.8 d)。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在严重心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绞痛发作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严重出血(脑出血、腹膜腔出血、呕血、便血++++)及轻度出血(皮下瘀斑、牙龈出血、血尿、便血+++以下)发生率比较,A组较B组有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治疗UAP患者疗效相似,但磺达肝癸钠出血发生率较依诺肝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血栓脱落至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出血、其余部位栓塞事件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3±15)岁。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患者,1例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7例合并心房颤动(87.5%,7/8)。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栓塞,其中5例行血栓抽吸术,3例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院内随访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栓塞死亡1例,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87.5%(6/7),其余患者未再出现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结论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发生于血栓形成高危人群,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使用血栓抽吸术尽早开通冠状动脉,术后予以规范的抗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