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血红蛋白与肝功能、CD4+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运用观察血红蛋白判断HIV/AIDS合并HCV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抗病毒治疗前的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患者分别分为A、B、C组,进行肝功能、血红蛋白、CD4+T细胞计数的观察,予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患者A、B、C组各组间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中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贫血发生率增高,HIV/AIDS合并HCV组中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贫血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升高.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各组间肝功能与CD4+T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V/AIDS合并HCV发生贫血亦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珠海市斗门区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探讨2005年6月~2012年1月于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感染科门诊或住院103例HIV/AIDS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主要治疗方案为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VP)(16.50%)、3TC+AZT+依非韦伦(EFV)(54.37%)、司他夫定(d4T)+3TC+NVP(12.62%)、d4T+3TC+EFV(16.50%)。其中含NVP组中肝功能损害及皮疹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别明显增高;含AZT组中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别明显增高。药物不良反应以肝功能损害(39.81%)、消化系统症状(33.98%)、骨髓抑制(25.24%)和皮疹(5.83%)为主。结论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基本情况选择合适抗病毒药物组合,同时密切关注抗病毒治疗3个月以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CD4+T淋巴细胞计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与血红蛋白(HB)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5例HIV/AIDS、18例HIV/AIDS合并HBV感染患者,在治疗前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TGF-β1含量及HB。结果 HIV/AIDS组及HIV/AIDS合并HBV组CD4+T细胞与HB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P<0.05),与TGF-β1存在负相关性(P<0.05);TGF-β1与HB存在负相关性(P<0.05),两组之间上述检测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合并HBV感染促使CD4+T细胞计数下降明显,TGF-β1增高,贫血进一步加重,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对贫血的鉴别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