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负载自体神经胶质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 (DCs)瘤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 (CTL)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以组合酶消化法从新鲜神经胶质瘤手术标本中获取神经胶质瘤细胞 ,冻融制备神经胶质瘤抗原。GM -CSF、IL -4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获得DCs并负载神经胶质瘤抗原 ,继而以其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制备神经胶质瘤抗原特异性CTL ;用CytoTox96TM检测CTL对患自身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负载神经胶质瘤抗原DCs诱导的特异性CTL对患者自身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杀伤率达88 17 % ,显著高于LAK细胞的杀伤率 (P<0 05)。且其对同种不同分化类型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株 (P<0 01)。结论 :负载神经胶质瘤抗原的DCs体外可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神经胶质瘤效应 ,提示以DCs为中心的肿瘤生物治疗作用可望提高神经胶质瘤综合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探讨两种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比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9月我科339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同期284例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病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恢复情况及护理措施。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开腹组,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进流质时间均早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拔除胃管的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少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5%,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8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相对传统开腹手术而言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围术期护理的关键在于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和加强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压力CO2气腹处理的人胃癌MKN-45细胞在裸鼠腹腔内的成瘤数量、重量及裸鼠生存时间,探讨CO2气腹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和5、10、15mmHg CO2气腹组),即将胃癌细胞在5%CO2 37℃条件下或5、10、15mmHg100%CO2 37℃条件下培养4h,然后收集细胞并将2×10^5个细胞注射入裸鼠腹腔,建立胃癌腹腔转移动物模型。4周后处死裸鼠,观察其腹腔成瘤率、成瘤数量和重量以及裸鼠生存时间。结果各组裸鼠腹腔成瘤数量、肿瘤总重量和生存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气腹压力≤15mmHg时CO2对胃癌MKN-45细胞在裸鼠腹腔内的种植转移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亚型(ER-α)、孕激素受体(PR)、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息肉(EP)形成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复发子宫内膜息肉及息肉周围正常内膜、初发息肉及息肉周围正常内膜、正常宫腔内膜组织(对照组)中ER-α、PR、Ki-67和VEGF的基因表达量.结果 ①复发EP组ER-α、Ki-67、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②初发EP组ER-α、Ki-67、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③复发EP组与初发EP组ER-α、Ki-67、VEGF、P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复发息肉周围正常内膜组、初发息肉周围正常内膜组与对照组ER-α、Ki-67、VEGF、P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及复发可能与ERα、Ki-67、VEGF高表达,PR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JAK2/STAT3信号途径在IL-6抑制LPS诱导的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分化成熟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小鼠骨髓细胞,采用黏附法结合GM-CSF和IL-4刺激法在体外培养BMDCs;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BMDCs的形态特点;用LPS诱导DCs成熟;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IL-6处理与否,LPS诱导的BMDCs在表型上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MDCs细胞质p-JAK2、总STAT3和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 形态观察和FCM分析的结果表明:体外成功培养了纯度较高的高表达CD11c的BMDCs,LPS能明显诱导BMDCs表面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的表达上调;而经过IL-6处理后,LPS诱导BMDCs表面MHC-Ⅱ类分子、CD80、CD86、CD40表达上调的能力被显著削弱(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独用LPS处理的BMDCs相比,经IL-6处理后的BMDC中p-JAK2、P-STAT3表达随作用时间增加而明显上调,提示IL-6促进JAK2/STAT3信号途径活化.结论 JAK2/STAT3信号途径参与了IL-6抑制LPS诱导的BMDCs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中gp9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gp9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0例人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gp96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gp9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较低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比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增高(P<0.01);而且表达高低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PCNA的表达与gp96的表达相关,PCNA表达高者gp96的表达也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44,P=0.021,P<0.05).结论 gp96、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恐惧心理状态及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对86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评估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实验组在围手术期进行IKAP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即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恐惧心理的变化.结果各组约30%以上的患者存在抑郁、焦虑、恐惧心理,且评分≥50分.采用2种护理干预模式均可不同程度纠正患者的以上不良情绪(P < 0.01或P < 0.05),且经IKAP模式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状态评分(38.29±10.04、35.92±8.62、30.15±11.42)以及≥50分者的构成比(18.6%、 11.6%、4.7%)皆低于传统模式干预组患者的相应值(45.93±10.15、42.69±9.87、37.84±12.69、39.5%、 32.6%、18.6%),统计学差异显著(P < 0.05).同时,IKAP模式干预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74.4%)远高于传统模式干预组(39.5%),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 < 0.01).结论积极运用IKAP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利于其躯体疾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饶芸  孙瑛 《西南国防医药》2003,13(3):272-274
目的:从几组化疗止吐剂中筛选一贴经济有效、便于推广应用的止吐处方。方法:采用CCT将149例非顺铂化疗病人分为A、B、C三组。A组52例,使用国产格拉司琼;B组47例,用恩丹西酮;C组50例,用胃复安 地塞米松。以止吐效果为主要指标进行多侧面观察比较。结果:止恶心、止吐有效率,A组有效率分别为92.3%-94.2%,B组为87.2%-89.3%,C组有效率分别分48.0%-68.0%。A、B、C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36.2%、52.0%。结论:格拉司琼可作为非顺铂化疗止吐首选用药,恩丹西酮可作为非顺铂化疗止吐次选用药,胃复安 地塞米松可作为经济负担较为困难的化疗病人止吐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压力CO2气腹环境下胃癌细胞周期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CO2气腹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胃癌MKN-45细胞置于0、10、12和15 mm Hg CO2气腹环境下培养4 h,然后用流式细胞法检测胃癌细胞周期的变化,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DK4、Rb和pRb的表达,最后用免疫沉淀法检测细胞Cyclin D1/CDK4结合力.结果 0、10、12 mm Hg CO2气腹组胃癌细胞增殖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m Hg CO2气腹组胃癌细胞增殖指数(27.4%4±3.7%)与对照组(36.4%±3.3%)比较显著下降(P<0.05).0、10、12 mm Hg CO2气腹组CDK4、Cyclin D1、pRb蛋白表达以及Cyclin D1和CDK4的结合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m Hg CO2气腹组CDK4、Cyclin D1、pRb蛋白表达以及Cyclin D1和CDK4的结合能力(0.71%±0.12%、0.93%±0.21%、0.54%±0.11%、0.18%±0.02%)与对照组(1.05%±0.16%、1.40%±0.24%、0.75%±0.14%、0.31%±0.02%)比较显著下降(P<0.05).0、10、12、15 mm Hg CO2气腹组Rb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常用压力的CO2气腹对胃癌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15 mm Hg CO2气腹抑制细胞增殖,其原因可能与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CD83+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肿瘤组织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TIDCs)数量和功能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床意义,但CD83 TIDC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尚不清楚,需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胃癌TIDCs的CD83蛋白、CD83 mRNA以及S-100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显示胃癌组织(42/45)中有S100 散在表达;CD83主要表达于胃癌组织癌旁及正常胃黏膜上.原位杂交显示CD83 mRNA在少数标本中(7/45)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到低水平CD83表达(4%,45/45).S-100和CD83 mRNA表达数量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显著相关性.CD83蛋白免疫组化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显著负相关(r=-0.924,P<0.01);CD83流式细胞检查的表达率与胃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r=-0.879,P<0.01;r=-0.782,P<0.05).结论胃癌TIDCs CD83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临床研究指标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