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造口旁疝的病因、修补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腹壁造口旁疝64例,手术治疗24例,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行Onlay修补术5例,复发1例,复发率20%.行Sublay修补术12例,复发2例,复发率16.66%;出现皮下积液、切口感染3例.行IPOM修补术7例,复发1例,复发率14.28%;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症状1例,出现肠漏1例.三组手术方式相比,IPOM及Sublay修补术造口复发率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462,P=1.000).预防性使用补片病例无一例发生造口旁疝,造口旁疝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χ2=1.533,P=0.539).结论 造口旁疝发病率较高,修补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至今仍无统一的修补标准.预防性放置补片可有效的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纱布填塞法在外伤性肝破裂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间应用纱布填塞法治疗的2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19例,死亡1例,治愈率95%,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胆瘘8例,肝脓肿、腹腔感染各3例,切口感染6例,纱布拔出再出血5例.结论 对于重度肝破裂患者纱布填塞压迫止血仍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不但为患者转运或再次手术赢得时间,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5.
肠造口是治疗肠道肿瘤、外伤、炎性病变以及肛肠先天畸形等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该手术将肠道直接引出腹壁实现暂时或永久的粪便转流,以替代肛门排泄粪便的功能,是挽救患者生命,治愈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估计每年新增加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约10万人,累积肠造口患者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大黄及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后肠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我科治疗的40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住院时间自2016年1月~2017年5月,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原则性治疗,包括禁食、抑酸、抑酶、补液及预防性抗炎等,但实验组加用大黄及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辅助通便治疗,并记录肠道功能变化情况及辅助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变。结果 2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短,疗效更好,且治疗前后相关炎性指标改善显著。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大黄及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后肠道功能改善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及减轻体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胆道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抗感染治疗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常是经验性用药,存在一定盲目性,导致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疗效不佳.回顾性分析本院胆道疾病患者术中留取的胆汁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探讨胆道感染的特点,以指导抗菌药物在胆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月我院46例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本组患者4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5例,均治愈;手术治疗41例,其中死亡2例,治愈39例。讨论早期诊断、准确的评估伤情,合理选择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提高外伤性肝破裂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案例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安徽医科大学2007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分为实验组(152人)和对照组(149人),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兴趣满意度调查结果和理论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的兴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对急诊医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较好的急诊医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