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谷氨酸引起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初生大鼠乳鼠的皮质神经元体外培养7 d后用于实验,建立谷氨酸损伤模型,用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MTT法测定细胞活力,W 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38MAP激酶蛋白水平。结果谷氨酸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吡格列酮、SB203580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SMT)提高细胞存活百分率(P0.01)。谷氨酸组细胞凋亡百分比较对照组增加(P0.01),吡格列酮SB203580和SMT均能降低细胞凋亡百分比(P0.01)。谷氨酸组磷酸化p38MAP激酶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吡格列酮明显降低磷酸化p38MAP激酶蛋白水平(P0.01)。结论吡格列酮对谷氨酸引起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与降低磷酸化p38MAP激酶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1],对抗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2],也有研究显示Pio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3]。但关于Pio对大鼠脑内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是否与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大鼠脑室内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基质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ip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治疗组ig给予BZ 10 mg.kg-1,连续12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左心室心肌组织改变,测定心脏质量指数;Western印迹法测定左心室心肌组织胶原Ⅰ型及Ⅲ型含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及转化生子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高,胶原Ⅰ型及Ⅲ型表达明显增加(P<0.05),MMP-2表达减少、TIMP-2表达增加(P<0.01),TGF-β1和CTGF表达明显增强(P<0.05),心肌间质纤维增生。大鼠连续ig给予贝那普利12周后,心脏质量指数明显降低〔(4.13±0.18)vs(3.42±0.13)mg.g-1〕;胶原Ⅰ型及Ⅲ型表达明显减少(P<0.05),MMP-2表达增加,TIMP-2表达减少(P<0.05),TGF-β1及CTGF表达明显减弱(P<0.05),心肌间质纤维增生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大鼠心肌MMP-2表达减少,TIMP-2及CTGF表达仍增加。结论贝那普利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TGF-β1和CTGF表达以及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从而抑制糖尿病心肌间质纤维化,改善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1-42)所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SD大鼠左侧脑单次icv给予5μlAβ1-422.0mmol.L-1制备大鼠痴呆模型。6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β1-42模型组及Pio20,40和80mg.kg-1组;Pio组大鼠在icv单次给予Aβ1-42前24h先ig给予Pio20,40及80mg.kg-1,每天一次,连续给药7d。Western印迹法检测海马CA1区磷酸化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4(MKK4)、磷酸化c-Jun氨基端激酶1(JNK1)和磷酸化c-Jun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磷酸化JNK在小胶质细胞表达部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β1-42模型组大鼠icv给予Aβ1-42后,可引起海马CA1区磷酸化的MKK4,JNK1和c-Jun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Aβ1-42模型组比较,Pio20,40和80mg.kg-1可剂量依赖性地对抗Aβ1-42引起的磷酸化MKK4,JNK1和c-Jun表达的增加(P<0.01),Pio40mg.kg-1使磷酸化MKK4蛋白与总量MKK4蛋白之比从Aβ1-42模型组的1.02±0.35降低到0.44±0.06,磷酸化JNK1从0.94±0.17降低到0.55±0.05,磷酸化c-Jun从4.64±0.41降低到2.48±0.12(P<0.01)。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磷酸化的JNK主要在小胶质细胞表达。结论 Pio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内JNK激酶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对抗Aβ1-42引起的海马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突起生长促进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取培养7 d大脑皮质神经元,分为Ato 10μmo.lL-1作用48 h组和阻断剂+Ato组,先分别加入阻断剂PD98059 50μmo.l L-1、LY294002 30μmol.L-1、曲西立滨(TCBN)2.5μmol.L-1和西罗莫司(雷帕霉素,Rapa)100 nmo.l L-1作用1 h,再加入Ato共同作用48 h。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突起生长状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的磷酸肌醇依赖激酶1(PDK1)、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磷酸化的核糖体S6激酶(p70S6K)和磷酸化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的表达。结果 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Ato 10μmo.lL-1组可明显促进突起生长,表现为突起总长度增加、一级突起数目增多、末端分支数增多及胞体面积增大。PD98059,LY294002,TCBN和Rapa均可阻断Ato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to 10μmo.lL-1可显著上调p-PDK1,p-Akt(Ser473),p-mTOR,p-p70S6K和p-4E-BP1蛋白表达水平(P<0.01)。LY294002可显著阻断Ato引起的p-PDK1,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TCBN可显著阻断Ato引起的p-mTOR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Rapa可明显阻断Ato引起的p-p70S6K和p-4E-BP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结论 Ato对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突起发育的促进作用可能与激动MEK/ERK信号转导通路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可能与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知母皂苷B(Saponins from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SAaB)对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选用出生0~24 h的Sprague-Dawley(SD)大鼠乳鼠,取皮层神经元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培养4 d的神经元用于实验。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测量培养神经元树突分支总长度(TD-BL)、一级树突数目(PDN)、最大分支级数(MBO)和神经元胞体面积。Western印迹法观察神经元突触素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SAaB(10、30、100μmol/L)可明显促进树突发育,表现为树突分支总长度增加、一级树突数目增多、最大分支级数增大及胞体面积增大,并呈明显浓度依赖。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SAaB(10、30、100μmol/L)也可明显增加突触素蛋白表达水平,并呈明显浓度依赖。结论 SAaB对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树突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知母皂苷是否能抑制脂多糖引起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NO释放并探讨PI3K/Akt/p70S6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24 h,加入不同浓度知母皂苷(1、10和100μmol/L)或加入不同的阻断剂(PI3K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Akt特异性阻断剂TCBN),之后加入脂多糖(10 mg/L)继续培养。ELISA法和Griess法分别测定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NO的含量;免疫化学荧光染色法观察巨噬细胞磷酸化p70S6K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加入脂多糖作用2 h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开始含量明显增加,24 h达高峰。知母皂苷(1、10和100μmol/L)、LY294002(20μmol/L)和TCBN(10μmol/L)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脂多糖引起的巨噬细胞TNF-和NO产生增加。知母皂苷(100μmol/L)可减少脂多糖引起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磷酸化p70S6K表达增加。结论:知母皂苷显著抑制脂多糖引起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NO释放,其作用机制与知母皂苷下调PI3K/Akt/p70S6K信号转导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RA)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 方法 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β1-42组(5 μmol?L-1),不同浓度(20,50和100 μmol?L-1)RA+Aβ1-42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组,ML385+RA+Aβ1-42组。星形胶质细胞以不同浓度(20、50和100 μmol?L-1)RA预处理24 h,再给予终浓度5 μmol?L-11-42处理24 h,ML385组在加入RA前先加入终浓度10 μmol?L-1 ML385预处理6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LDH释放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Griess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胶质原纤维酸蛋白(GFAP)和Nrf2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FAP、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β1-42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LDH释放率及细胞中IL-1β、TNF-α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GFAP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Nrf2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细胞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Aβ1-42组比较,不同浓度RA+Aβ1-42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LDH释放率及细胞中IL-1β、TNF-α和NO水平明显降低(P<0.01),GFAP荧光强度明显减弱, Nrf2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细胞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RA(50 μmol?L-1)+Aβ1-42组比较,ML385+RA+Aβ1-42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LDH释放率及细胞中IL-1β、TNF-α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GFAP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Nrf2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细胞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 RA对Aβ1-42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和NO释放有抑制作用,使星形胶质细胞免受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