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盆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给予对照组重建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不稳定型盆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6±1.2)周,并发症发生率为0.0%,骨折愈合优良率为100.0%,对比对照组的(15.6±2.6)周、12.0%、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效果明显,骨折愈合时间短,优良率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
骨盆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随着社会进步,交通伤、企业工伤导致骨盆骨折越来越多,且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死亡率较高,文献报道在10%左右。既往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骨牵引、骨盆悬吊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但常因骨折复位不良造成骨盆畸形、肢体短缩疼痛及肢体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致残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合并椎管狭窄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前后方均有明显压迫合并椎管狭窄的CSM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双手10 s握拳试验、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观察开门大小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得到12个月及以上有效随访。12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7.5±2.0)分提高到(15.3±1.2)分,影像学随访示椎管减压充分,未见关门现象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2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C5神经麻痹,经高压氧等治疗,2个月后完全恢复;1例出现颈后切口血肿,经扩创引流后治愈。结论分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创伤小,脊髓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在后路手术的基础上,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可更好地解除脊髓压迫,并发症少,避免了前路跨多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而导致的内植物失败、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对存在有合并疾病的年龄较高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资料:术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颅骨牵引快速复位;术中行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钛网植骨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观察疗效。结果5l例患者屈曲位牵引后,40例均完全复位,11例在术中复位,牵引成功率80.39%。所有患者实施颈前路手术无一例死亡,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脊髓功能Frankel评分:51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提高1~2级;其中B级恢复20例,C级恢复25例,D级恢复6例。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手术是一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实用外科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传统治疗为卧床患肢持续牵引,但长期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褥疮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髓内固定系统(PFNA)是近年来为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而设计的髓内固定系统。我科自2009年8月~2012年2月用PFNA内固定治疗26例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陈在飞 《中国卫生产业》2014,(10):94+96-94,96
目的分析骶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例腰骶椎损伤患者根据损伤具体情况分别具体采用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对治疗后6、12个月和18个月的基本情况和不良反应总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术后6、12个月和18个月患者的优良率逐步增加,术后18个月时,优13例,占61.9%;良5例,占23.8%;差3例,占14.3%;总优良率为85.7%。另外,共出现1例螺钉出现松动,1例内固定物出现断裂患者,总发生率为9.5%。结论骶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由颈椎外伤导致明显的颈脊髓损伤,但X线,CT,MRI检查未发现颈椎骨折脱位,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损伤类型,称之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骨折是人类全身最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治疗不当会产生明显的功能受限.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骨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应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共32例,总体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7例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行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其中C1、C2骨折伴旋转脱位4例,行C1、C2、C3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6例,按Levine—Edwards分型标准:Ⅱb型2例,Ⅲ型4例,6列均行C2、C3椎椎弓根内固定;Ⅱ型齿状突骨折伴C1不稳定5例,Jefferson骨折2例,行C1、C2椎弓根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17例中,脊髓神经损伤9例,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7例.结果随访5月~3 a,平均2 a 3个月,1例残留颈部疼痛,半年后症状明显减轻,余16例颈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C2、C3获得骨性融合;颈部前屈活动受限2例;1例枕部皮肤疼痛,感觉过敏,经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2月后完全恢复;1例髂骨取骨区感染,占14.2%,经VSD引流,Ⅱ期缝合后治愈.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C级恢复至D级,其余病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大血管损伤、脑脊液漏、植骨不融合和颈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选择性的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必要时结合自体髂骨植骨,固定节段少,最大限度保留了颈椎的运动节段,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应重视早期颈项肌功能锻炼及并发症的防治,以最大限度恢复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