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在孕妇应用硫酸镁和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及死亡等的关联,评价产前应用硫酸镁对早产儿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检索有关产前使用硫酸镁与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及死亡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文献9篇,共3800个研究例数,其中有5项研究是对孕妇应用硫酸镁有无导致早产儿发生死亡进行病例对照分析,4项研究对孕妇应用硫酸镁有无导致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通过Meta分析,发现产前使用硫酸镁可以降低早产儿发生死亡的概率(OR:0.75;95%CI:0.59—0.95),而与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则无相关(OR:0.79;95%CI:0.60—1.04)。结论研究提示产前应用硫酸镁对早产儿发生死亡的几率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增用司来帕格片对肺动脉高压(PAH)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自2015年1月起直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PAH患儿进行研究,以随机抽取原则,将其等分成试验组及参照组。参照组予以综合治疗以及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则于参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司来帕格片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AP水平,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及参照组的PAP水平分别为(42.39±4.11)mmHg、(49.23±4.80)mmHg,相比治疗前较低,且试验组相比参照组较低(均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12±1.23)d、(15.02±1.88)d,相比参照组的(7.66±2.05)d、(20.57±3.07)d较低(均P0.05)。治疗前后试验组与参照组在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方面比较均不明显(均P0.05)。试验组死亡率相比参照组较低(P0.05)。结论增用司来帕格片可显著提高PAH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有效缩短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促进其早日康复,且可明显降低患儿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高危早产儿出生后予气管内滴入单剂量PS(Curosurf100mg/kg),并与同期未用PS的21例高危早产儿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其临床表现、血气指标、住院时间、HMD发生率等。结果预防组早产儿其临床症状、血气指标明显改善,氧疗时间(9.3±7.1)d,机械通气时间(2.4±3.1)d,住院天数(39±16.3)d,而对照组氧疗时间(12.8±6.8)d,机械通气时间(4.5±3.3)d,住院天数(51.5±26.3)d。预防组HMD发生率15.78%,对照组HMD发生率3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3d死亡率为0,较对照组(9.52%)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外源性PS对早产儿进行预防性给药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减少HMD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心肌酶活性的时相变化。方法:化学发光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新生儿窒息组26例(轻度窒息16例,重度窒息10例)和对照组10例生后0 h,6 h,12 h,24 h,72 h,10 d血清CTnI水平、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窒息组0 h血清CTnI水平,CK,CK-MB和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中CTnI峰值在12 h,48 h开始下降;CK活性峰值为6 h,而CK-MB活性于12~24 h达高峰,均于72 h后下降;LDH活性于12 h达高峰,AST活性则于6 h开始升高,24 h后降低。结论:窒息新生儿生后早期动态监测血清CTnI与心肌酶活性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并脑损害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999年 5月~ 2 0 0 3年 1月被确诊为新生儿窒息并脑损害 5 0例患儿的血小板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进行动态观察 ,并与 3 0例窒息无合并脑损害组及 3 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比较 ;脑损害组中合并颅内出血组 3 0例血小板参数与无颅内出血组 2 0例作比较。结果 :①新生儿窒息并脑损害组急性期 (出生后第 1天 )较无合并脑损害组及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而MPV和PDW与无脑损害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 ,差异显著 (P <0 0 1)。在恢复期 (生后第 7天 ) ,三组的PLT、MPV和PDW之间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②急性期脑损害组中合并颅内出血组PLT较无颅内出血组明显降低 (P <0 0 1) ,而MPV和PDW较无颅内出血组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监测可作为判断窒息的预后及早期颅内出血倾向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黄凯  谢大志  陈光福  陈嘉华 《吉林医学》2009,30(15):1623-1624
目的:探讨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经关节突外侧人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显微内窥镜下经关节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3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结果,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66%。结论:应用显微内窥镜下经关节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效果优良、不进入椎管、不干扰椎管内环境等优点,能够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凯  谢大志  龙耀武  陈光福  陈嘉华 《吉林医学》2009,30(13):1315-1316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8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根性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28例肿瘤中,位于颈段1例,胸段15例,腰段11例,骶段1例,肿瘤为髓外硬膜下21例,硬膜外7例。2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诊断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早期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与Apgar评分及头颅CT的关系。方法50例窒息新生儿在出生后6~12h采集血标本,2h内分离血清,用电发光化学法检测NSE浓度。5d左右行头颅CT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阳性组(23例)和阴性组(27例),血清NSE浓度分别为(34±10)ug/L和(15±6)ug/L(P〈0.01),血清NSE浓度与5分钟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812,P〈0.01)。结论外周血清NSE水平可作为临床早期评价窒息新生儿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窒息组25例和对照组12例的血清电解质、阴离子隙(AG)、标准碳酸氢盐(HCO3^-)、血浆渗透压(OSM)、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浓度。结果:重度窒息组血钾高于对照组。窒息组血钠低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窒息组又低于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血钙低天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而血磷则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血尿素氮、肌酐、阴离子隙均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窒息组血HCO3^-和血浆渗透压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窒息组又低于轻度窒息组。相关分析表明,血K^ 与HCO3^-呈负相关,与BUN呈正相关。血Na^ 与AG和OSM呈正相关,与BUN,SCr呈负相关。血Cl^-与HCO3^-、AG呈负相关,与OSM呈正相关。血Ca^2 与BUN,SCr呈负相关,与OSM呈正相关。血P^-与AG,BUN,SCr呈正相关,与HCO3^-,OSM呈负相关。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出现高钾、低钠、高磷血症及高AG型代谢性酸中毒,血生化、代谢紊乱与肾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21例肺心病与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对比研究,表明:1.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低切变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脑梗塞组(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2.肺心病人尽管存在血液的高粘、高凝、高聚,但发生脑梗塞者却极少占14.29%.3.血液流变学障碍在脑梗塞的发病中并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